這幾天,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的郭子旭一籌莫展:由于陜西省招辦對其“不予投檔”,以595分總成績獲得今年該省文史類考分第822名、本來有望被北京外國語大學錄取的他,卻可能無學可上。遭遇類似情況、在高考中受到影響的當地考生,不止郭子旭一個。(見7月6日《中國青年報》)
高分考生緣何面臨無學可上尷尬?是因為北外和陜西省招辦組織的兩場考試“撞車”了。北外的面試時間是6月19日,而這一天恰恰也是陜西普通高校招生外語口語測試的時間。經過再三權衡,幾名考生最終放棄后者,選擇前往北京參加北外面試。如今,北外將“不需要陜西口語考試成績”的公函發給陜西省招辦后,得到的回復卻是,沒有參加陜西口語測試的考生不予投檔。
事件的緣起是,陜西省招辦規定,普通高校招生外語口試成績是高等學校外語及其他對外語口語有要求的專業招生錄取的參考依據。也就是說,陜西考生報考北外,就必須參加陜西省招辦組織的外語口試。同樣,根據北外綜合評價錄取簡章,考生必須參加學校組織的面試并通過,才有可能錄取。然而,兩場都必須參加的重要考試,卻機緣巧合地被安排在同一天。考生的遭遇被媒體報道后引發關注。7月5日晚,陜西省招辦在官網刊文回應稱,所謂“省招辦壓檔”消息為不實信息。不過最關鍵的一點,對于不參加省內口語測評不予投檔的說法并沒有提及。
據悉,陜西省招辦和北外是在3月份左右確定下考試日期的,“撞車”的出現,說明雙方事先并沒有進行溝通。然而,當有考生家長發現考試“撞車”主動和雙方聯系時,陜西省招辦表示這是全省統一考試,無法改期;北外也聲稱考試涉及的還有全國多個省份,不可能改期。雙方都有各自的理由,互不相讓,考生就只能成為“神仙打架”的犧牲品。
不過,從媒體披露的情況看,仍有一部分考生既參加了北外面試,又參加了陜西省外語口試。對此,陜西省教育廳人士給出的說法是,“之前接到了幾名報考北外學生的電話,省招辦積極協調,有的提前了一天考試,有的是晚一天。”那么問題來了,既然有補救辦法,陜西省招辦為何不主動和考試“撞車”所涉及的所有考生聯系,統一協調解決?高考本應公平競爭,讓每個考生都能參加考試是起碼要求,照顧部分考生改期,對于其他不明就里被迫放棄省外語口試的考生,是不公平的。
7月6日教育部新聞發言人表示,教育部正與陜西省教育廳、北外溝通此事,最終結果將由陜西省教育廳對外發布。但無論結果如何,有關部門都應從中汲取教訓,加強溝通協調,確保制度嚴謹、程序合理,充分保障每名考生的切身權益,避免“神仙打架,考生遭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