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1日,是中國航海日。鄭和故鄉的云南鄭和研究會會長在航海日到來前夕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指出,鄭和精神的實質是在遼闊的大海上傳播和平、正義與文明的國家主張。以其為代表的中國海洋文化傳承至今,仍在世界范圍發揮著深刻影響。
據云南鄭和研究會會長高發元先生介紹,除昆明外,中國航海日前后,中國江蘇、浙江、福建、廣西等地也會舉行豐富的紀念活動。“事實上,對鄭和精神的緬懷不僅限于國內,每年航海日,印度尼西亞、肯尼亞等眾多當年鄭和船隊所到之處的國家民眾也會自發紀念這位和平使者,緬懷他在當地的善舉和壯舉。“因為鄭和的船隊在全球遼闊的海域上,一直書寫的是和平與文明的國家主張。這清楚地表明,自古以來中國海洋文化的實質就是傳遞和平、傳播文明。而不是像他之后大航海時代的西方國家那樣,一部航海史充斥著侵略與殖民血腥歷史。”
據《明史》記載,鄭和率領的船隊有200艘,官兵及各類工匠藝人有2.7萬余人,其中大型船只60余艘,繪制了最早的航海圖。“鄭和駕駛著長約138米,寬約56米。先后到達3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今天的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等東南亞、南亞國家,遠至中東、非洲,甚至有英國學者提出鄭和到達過美洲,先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云南鄭和研究會副會長納文匯介紹說,許多國家至今還保留著紀念鄭和的遺址遺跡,如菲律賓的本頭公廟,馬來西亞三寶廟、三寶井,泰國三寶公廟、三寶港等,還有許多關于明朝使者的佳話在當地廣為流傳。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鄭和船隊為西太平洋的東南亞地區政治穩定和經濟繁榮作出了重大貢獻。”納文匯稱,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即剿滅了盤踞在巨港的海盜陳祖義,還幫助周邊國家修筑城墻、調解沖突,維護了南海的安全。高發元認為,當年明朝有著遮天蔽日的寶船卻不“順勢而為”,有著遠邁漢唐的國力卻不“順手牽羊”。而是為沿途各國輸送了中國先進的文化、歷法、科技、醫藥、農業知識,以及國家制度、禮樂習俗等,授人以漁。他稱,鄭和船隊每次遠航,都會運載大批中國絲、綢、瓷器以及金、銀、鐵器、銅錢、漆器等物產,通過貿易提供給沿途各國。同時,來自海外的香藥、珍寶、胡椒等物產也大量進入明朝,國家和地區間的商品貿易大幅提升。“這樣的航海活動完全是以文化交流為先導,以海上絲綢之路為途徑,以和平外交為手段,以促進和發展中外經濟、商貿為目的。”
據介紹,中國對鄭和的研究始于20世紀初。云南鄭和研究會于2002年成立。近年來,北京、江蘇、福建等省市也相繼成立鄭和研究會。11日,在鄭和的故鄉昆明市晉寧縣啟動了大型紀念活動——中國·昆明鄭和國際文化旅游節,持續一周的活動包括鄭和文化主題展、世界航海郵票展、招募鄭和文化使者、《通俗鄭和志》首發、鄭和故里美術作品創作展等,柬埔寨、孟加拉國、緬甸等國駐昆總領事出席了開幕式。(完)
?
?
相關鏈接:
云南昭通暴雨災害已致7人遇難 15萬余人受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