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大學生志愿者支教前后對比 寧波大學潘天壽藝術設計學院供圖 攝
中新網寧波7月12日電(記者李佳赟)從青海短期支教回來后,寧波大學潘天壽藝術設計學院學生駱南江在朋友圈曬出了一組自己的照片對比:一邊是帥氣陽光的大男孩,另一邊則是皮膚黝黑的“挑水夫”,判若兩人。“今年夏天,奔赴大山深處,守護孩子們為夢想跳動的心,這是人生中的別樣體驗。”駱南江說。
暑期到來,在許多大學生準備考試或回家時,寧波大學潘天壽藝術設計學院的一群大學生志愿團隊,收拾好行囊,乘坐30多個小時的硬座火車,從浙江寧波去到青海尖扎縣,為山區的孩子們帶去了服裝藝術、素描、簡筆畫等課程,使大山的單調生活也有了幾抹鮮亮的色彩。
圖為寧波大學潘天壽藝術設計學院志愿團隊支教現場 高寧 攝
青海省尖扎縣賈加鄉,位于青海省東南部,閉塞的環境使孩子們缺乏對外部世界的了解,平時教學中課程設置的單調,也使孩子們無法汲取多樣的課外知識。而寧波大學潘天壽藝術設計學院的支教活動則加入了一系列藝術課程,助力山區美術教育,讓山區兒童用畫筆描繪出彩色夢想。
該學院大學生志愿者高寧表示,當地的一所中心小學共54人,平時所有年級一起上課,教育資源極其匱乏。而此行他們不僅給每一位學生畫了肖像素描,還為他們帶去了藝術課程,教授他們繪畫技巧,孩子們都學得極其認真。
圖為寧波大學潘天壽藝術設計學院志愿團隊支教現場 高寧 攝
“我們發現,不少學生有很強的繪畫天賦,如果能夠長期進行技巧培養,可以挖掘出他們在繪畫方面的潛能。”志愿者艾文超告訴記者,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山區的孩子也能接受藝術啟蒙,托起山區孩子的“藝術夢”。
雖然支教充滿了詩和畫,但也填滿了泥和土。由于條件有限,志愿團隊中的4名女生只能擠在一張床上睡覺,而男生則躺睡在由木板鋪就的“床”上。此外,由于當地缺水嚴重,志愿者們需要從幾公里外打水回來,有時半盆水幾人一起用,甚至幾天都沒辦法洗臉。
圖為寧波大學潘天壽藝術設計學院志愿團隊支教現場 高寧 攝
“但是一想到課堂上一雙雙明亮的眼睛,寫在作業本上一筆一劃的字跡,藝術課上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就覺得這次的體驗很值得。”艾文超說。
寧波大學潘天壽藝術設計學院輔導員張欣表示,支教是一場移動的人生課堂,不僅讓藝術教育深入山區,幫助山區孩子的藝術夢想延續,也能讓大學生志愿者們更加貼近生活,停下腳步感受生活的簡單和美好。
“未來我們會繼續進行公益接力,希望能利用微信、發帖等互聯網方式以及線下招募等手段,讓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到支教行列,使這一支藝術團隊每年都能去往青海支教,持續澆灌山區孩子的藝術之花,溫暖同行。”張欣說。(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