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毒蛇、狐貍,這樣的另類寵物,在寵物圈里有個統一的名稱——異寵。現在,它們卻已經無法登上當紅“異寵”的榜單。當下,藍環章魚、水蛭、箭毒蛙開始成為異寵玩家的新寵。越來越多的神秘生物作為寵物,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為什么會有人敢養它們,它們和飼養者之間有什么樣的故事,北京晨報記者對異寵市場和飼養群體進行了調查。
■名詞解釋
異寵即另類寵物,最先出現于歐美等地和日本,之后進入港澳臺地區,并在近年來逐步進入大陸市場,徹底打破了貓、狗、鳥、觀賞魚類、花卉所構架的寵物市場傳統格局,成為年輕人喜好的新寵,其優點無外乎占用時間少、開銷低廉、形態個性新穎。
1
“我做了個懦夫,把蛇偷偷放生”
秦奮是一名大三的學生,他在課余生活中經常在一些異寵論壇中閑逛。不時會回復一些新玩家在論壇中提出的問題。“我之前養過蛇、變色龍,但是都沒有堅持下來。”說起來自己的異寵之路,他有些不愿意啟齒。“就是想顯得自己與眾不同唄,”他說,“第一個異寵是同學不養的變色龍,我接手過來,因為家里人害怕,很快就送走了。從那之后,我就開始飼養異寵。也談不上喜歡,就是覺得大家會覺得我很酷,很有面子。說白了,就是虛榮心。”他說,大一剛開學時,在官園市場內買了一只玉米蛇。“200塊錢,店家送了一個透明的盒子。當時蛇很小,大概有個二三十厘米,彎彎曲曲地盤在盒子里。養了幾個月之后,蛇長到了將近八十厘米,身子長了近三倍,我就有些害怕了。”秦奮告訴記者,隨著蛇越養越大,家里人反對的浪潮也越來越高。“都讓我盡快將蛇處理掉。尤其是在我被蛇咬了之后。”
秦奮說,雖然這種蛇沒有毒,但還是會咬人,尤其是在清理籠子、喂食和拍照的時候。“有一次,我正給它喂食。剛將手伸進籠子中,可能是無意間碰到了它,它反應很激烈,特別迅速地咬了我的手臂一口。傷口馬上就流血了。”秦奮說,被咬后他很緊張,馬上到醫院檢查,打了破傷風針消了毒,才安心一些。“此后只要是需要將手放進盒子,都會戴上一個厚厚的橡皮手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感覺我算是體驗到了。”
秦奮有些無奈地說:“我做了一次懦夫,把蛇放生了。”趁著一個周末,秦奮和家里人帶著蛇一起到香山公園。在僻靜之處把蛇放了出來。“眼看著它向草叢里爬走了,那感覺很復雜,解脫的同時也有些慚愧。”秦奮說,自此之后只要看到私自放生的新聞,都覺得是對自己的一種譴責。“知道這樣做不對,但不知道這條蛇要怎么處理。直到現在,我依然很慚愧。要是想養異寵,真的要想好了再行動。”
2
“取蟑螂的時候最難受”
異寵的“真愛粉”橙子告訴記者,他飼養過蜘蛛、蝎子,現在對變色龍情有獨鐘。橙子說,養蝎子、蜘蛛有一定的危險性。“所有的蜘蛛和蝎子都有毒,商家總說保證無毒無害,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是被蟄了,一定要去醫院進行檢查治療。”橙子說,自己如今是變色龍的“真愛粉”,養了10年。
橙子飼養的變色龍是“鬃獅”,主要食用蟲子。“變色龍跟飼主沒啥互動,很少運動。”橙子說,最讓他難受的是喂食這個環節。“鬃獅一般情況下吃蛐蛐就可以。但如果希望它長大些,就要給它補充營養。現在吃得最多的營養品是活蟑螂。”橙子說,自己非常怕蟑螂,尤其是活體。“我每次都從熟悉的寵物店買‘杜比亞’品種的蟑螂,將蟑螂放在單獨的一個盒子里,放上一些菜葉子,養起來。每次需要給鬃獅加餐的時候,就從盒子里拿出來幾只。”橙子說,這是他最痛苦的過程。“最怕蟑螂,卻被迫養了這么多年蟑螂,直到現在,每次從蟑螂盒子中取蟑螂,那感覺仍是最惡心的。”
不僅如此,養異寵所需要的花費也不在少數。“鬃獅在變色龍中不算貴的,很多人買。幼崽大概在五六百元,而成形的或者養得很大的,則需要幾千元。”橙子說,此外,養變色龍還需要專業飼養箱、保溫燈光、箱內裝飾等。“接下來買食物以及養護等開銷都花費不菲。一個月至少要五六百元。”
3
“養水蛭當寵物是一條孤獨的路”
李丹是一名普通的白領,但是她的寵物卻不普通,她在家中飼養了兩只水蛭作為寵物,這種寵物的俗稱,其實就是“螞蟥”,一種吸血生物,軟趴趴的,老一輩人對這種生物恐怕都有著不愉快的記憶。
記者幾次聯系李丹希望到家中看看,都被她婉拒了。通過她提供的照片,記者看到兩只水蛭在一個透明的盒子中,看起來只有三四厘米長。黃色和黑色相間的身子上,滿是一圈一圈的花紋。“我并不覺得自己養水蛭有什么問題,周圍朋友太大驚小怪了。”李丹說,她是網上購買的活體水蛭,已經養了半年時間。“水蛭的確是靠吸血為生,但并不意味著就要吸人血,反正我不會用自己的血飼養。”李丹稱,自己也被水蛭吸過血,但是并沒有感到疼痛。“水蛭在吸血的時候感覺是個吸盤吸住手臂,并沒痛感。因為它在吸血的時候會同時釋放一種麻醉劑,所以就不會疼。”
李丹稱,水蛭的飼養很簡單,買一些活魚就可以了。“水蛭吸血之后,魚也不會死亡,并沒有想象的那么恐怖。”她每周都會買來新鮮的魚供水蛭吸血,更新換代的魚則會做湯或者紅燒吃掉。
說起來為什么飼養水蛭,李丹說“僅僅是個人愛好”。“我們飼養水蛭的人建立了一個微信群,人數從年初的十幾人,到現在增加到了三十多人,其實愛好水蛭的人挺多。”但她的想法卻不被家人認同,“家里特別反對我養水蛭,覺得很‘變態’。我把水蛭養在自己的屋子中,父母抗拒得都不肯進屋。”李丹說,“不得不承認,養水蛭當寵物是一條孤獨的路。”她承認,水蛭和人全程沒有任何互動,“日常活動就是偶爾的蠕動,在吸血的時候會脹大,隨著時間過去,慢慢再消化,變小。唯一的互動可能是在我換魚的時候,需要帶著膠皮手套將它們暫時從水缸里拿出來。”李丹稱,但出于一種莫名的感情,她仍會堅持養下去。
北京晨報記者 張靜雅
■專家觀點
飼養放生存在威脅建議出臺法律規范
對于異寵的飼養,飼養者們在接受采訪時都表示了相同的擔憂,“怕被舉報”。金龍告訴記者,飼養異寵如果被人舉報,警方很可能到家中沒收寵物。“因為飼養者無法提供寵物來源證明,即便是人工繁殖的,但沒有證據,警方也會將寵物沒收。
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田主任表示,入夏以來已接到了多起求助電話,多數都跟鱷魚有關,因為飼養者看到鱷魚越長越大緊急求助。“原本都是當做寵物養的。”田主任說,當寵物養的主要是泰國鱷和凱文鱷,野生泰國鱷能長到4米,不適合當寵物。而且外來物種可能會帶有疾病,其本身有抗體,但是會傳染給本地物種。
田主任介紹,獼猴、球蟒,狐貍,都曾經有人當寵物飼養,后來無力飼養又悄悄放生,實際上這些動物無法在放生環境中存活,很快就會死去,放生成了殺生。“如果是外來物種被隨意放生,會對周圍的生態平衡造成危害,比如一些蛙類。不僅如此,一些劇毒或危險的生物如果被飼養或者放生,還會對飼養者和市民造成嚴重威脅。”
針對異寵的管理問題,田主任說,目前我國的法律還存在缺失,沒有細致規定,“還是呼吁相關部門盡快出臺新的法律規定,讓異寵飼養有法可依。”
■異寵現狀
更新換代太快 新型異寵當紅
在一家北京連鎖的大型寵物商店,最近這倆月,除了貓狗之外,賣得最快的小動物,不再是兔子、貂、倉鼠、松鼠等常規動物了,而是一種叫“飛鼠”的小東西。小家伙很黏人,明明是夜行動物,白天一樣很活潑,偶爾真會從籠子里“飛”到客人的肩膀,在身上爬來爬去。這種“飛鼠”,學名叫鼯鼠,前后肢間有飛膜能幫助滑翔,銷售人員說很容易馴化,平常的主食是水果與特制的鼠糧。
金龍是一名異寵界的資深玩家,2004年開始養蛇,2008年迷上了變色龍,類似鼯鼠、眼鏡猴這類的萌系動物他是看不上的,但作為爬行寵物圈的“老前輩”,說起流行的異寵,他依舊是感嘆“風云變化太快”。“十年前,蛇、變色龍、大蜘蛛都是流行異寵。五六年前,很多人開始玩兒鱷魚、狐貍。從去年開始,一些劇毒的海洋生物和熱帶生物,比如章魚、蛙類突然流行起來。”
金龍說,異寵的圈子中,很多人都是在追逐潮流和互相趕超。“流行的異寵更新換代很快,鱷魚、蛇的飼養者之所以減少了,原因很簡單,互動性小、關注度不高,談資不足了。很可能到了明年,毒章魚也將變得不新奇,會有更怪異的寵物出現。”
他口中的毒章魚,指的是藍環章魚,海洋生物里的“毒王”。北京晨報記者通過搜索找到了幾家售賣藍環章魚的店家,這些店家都在商品描述中明確表示自己售賣的是活體藍環章魚,售價多為180元,最貴的也有賣到上千元。出售的商家告訴記者,章魚銷量“很好”,是“搶手貨”。此外,店家還承諾“到貨包活”,一些店家甚至在商品描述中明確炫耀——“藍環章魚與箱水母并稱為兩種最毒的海洋生物,它體內的毒液可以在數分鐘內置人于死地,目前醫學上仍沒有解毒的方法。”店家稱,之所以大賣,和它的毒性也有很大關系,“很多年輕人就是喜歡刺激的感覺。”
養異寵的人越來越多,能堅持下來的不多。很多人都是圖新鮮,養幾天就算了。如果養上四五年,那估計是真愛。
■記者調查
商家不留現貨 先付訂金再取貨
近年來,對地下的異寵交易,市場層面乃至森林公安系統的監管均在加強。記者的一個朋友,做了多年巴西大鸚鵡與非洲蜥蜴的生意,去年也徹底轉行改賣奇石了,即便是人工繁殖的也不行,這類動物就不能買賣與飼養。異寵交易幾乎完全游離于陽光交易之外,很多品種涉嫌走私并與動物保護法相抵觸,即便是安全的動物,也可能帶來衛生防疫的麻煩,對經營者而言,至少是超范圍經營。
在金龍的帶領下,北京晨報記者來到了十里河花鳥魚蟲市場。他帶著記者來到了市場內一家出售熱帶魚的店鋪。該店鋪內只有熱帶魚出售,并未看到有異寵的身影。“在前兩年,鱷魚、蜥蜴都直接擺在店里賣,我們都是直接在這里買,然后裝籠子里就拿走了。和老板問價的時候,我們都把異寵叫做貨,顯得比較專業。從前年開始,店鋪就把貨都藏了起來,只有老熟人才會給看。從今年開始,他們都不把貨放在店里,只是在交完訂金之后,才會約好時間地點,再交易。”
金龍說,自己曾經在這里買過一只變色龍,算是熟客了。“店家基本上不做生人的買賣。至于為什么,一是現在查得緊,貨本身也少。二是,生人不懂行,后續飼養會有很多麻煩。”金龍一邊介紹一邊說,現在異寵的價格和原來相比變化很大。“原來鱷魚最搶手,貴的時候一只普通的東南亞鱷魚能夠賣到兩三千塊。這兩年,鱷魚不搶手了,幾百塊錢就能拿下。”
進到店中,店家看到金龍,主動迎出來打招呼,詢問他要買什么。這名姓吳的老板拿著手機說,“有什么新東西你看我微信就知道了。店里什么貨都沒有,市場查得很緊。拿出來不方便,要是被看見,就要罰錢的,東西還要沒收。”隨后,記者又走訪了數家私下出售鱷魚、蜥蜴、蛙類的商家,他們均表示店內不存現貨,交付訂金后才發貨。
金龍說,現在養異寵的人很多,但是無法可依。目前我國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對飼養動物進行了具體規定。“如果養的不是野生的,都是人工飼養的,這樣也不行嗎?在國外,野生的保護動物不能飼養,但人工繁殖的并不受到限制。”他希望,未來能有相關的司法解釋出臺。
“知音”扎堆微信 朋友圈里交易多
如今,異寵玩家們購買和出售手中的異寵,基本都從見面交易變成了線上交易。玩家們根據所飼養的寵物種類,分為多個專業小圈子,通過微信群進行交流或者交易。
記者看到,在一個叫做“蛛蝎”的微信群中,玩家們將自己飼養大蜘蛛、毒蝎子等寵物的心得和照片在群內分享。“看我的雨林蝎,黑亮黑亮的,漂亮吧。”一名玩家將家中的雨林蝎照片發至群中。很快,一名玩家貼出自家的黑粗尾蝎照片。接下來的三分鐘,玩家們已經聊出了上百條信息。
“這個微信群就是像前幾年的貼吧,大家都是喜歡養異寵的人。說實話,養蝎子這樣的愛好,一般人不太容易理解。”小薛是從7年前開始養異寵,先后養過蛇、蝎子、變色龍,最愛的是蠑螈。他有些無奈地說:“家里人特別不能接受我養這些,身邊的朋友也覺得我是在裝酷,而不懂我是真的熱愛,有時候覺得挺孤獨的。但是進入這個微信群之后,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交流心得和感受,特別開心。”他稱,在異寵圈內,玩兒魚的、珊瑚的、毒蟲的、爬行動物的,大家都有相對固定的微信群,“是各類玩家聚齊的地方,玩家也愿意在微信內交易”。
記者在一個蛙類和蠑螈玩家扎堆的微信群中看到,有人將一些市面上少見的蠑螈品種在群中明碼標價出售。“濃郁橙紅,大亞成體公一枚,顏色不錯很勻稱,指甲全品,考慮嘗試飼養繁殖的新手首選!”一名玩家在群中進行發布,全是行話,外人是聽不懂的。
也有人在群中高價求購自己喜歡的品種。記者看到,像是目前大熱的箭毒蛙、金箔箭尾蠑螈都處于“有市無價”的情況。“重金求購箭毒蛙”,群中不時有人發布此類求購信息,雖然討論的人很多,卻沒人能提供貨源。
在朋友圈中交易也存在一定危險。“身邊的朋友曾經交了8000元要購買一只‘國王變色龍’。錢一轉賬,就立馬被對方拉黑了。”小薛說,他現在只和熟悉的人在微信上交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