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陶少樂在扭緊電纜支架的螺絲。朱柳融 攝
圖為陶少樂與同事在維修防爆燈。朱柳融 攝
“電纜巡視的工作要非常仔細,像醫生‘望聞問切’一般不得馬虎。”7月14日,廣西柳州市室外溫度約34℃,柳州供電局輸電管理所電纜班副班長陶少樂和同事來到位于該市柳北區的柳北電纜隧道,開展電纜隧道隱患排查工作。
這是33歲的陶少樂在電纜班工作的第五個年頭。在搶修車上,陶少樂清點著裝備,手電筒、工具箱,以及裝著氧氣瓶和防毒面罩的大箱子。“電纜隧道常年陰暗封閉,空氣流通不暢,有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氣體,為防止發生意外,電纜工人要攜帶氧氣瓶和防毒面具。”
打開柳北電纜隧道的井門,陶少樂用氣體監測儀測試井內環境。在確定安全后,他與同事背著工具箱,沿著約兩米高的垂直扶梯下井。
下到高1.9米、寬約2.1米的狹長隧道,潮濕發霉的空氣撲面而來,腳下是濕滑的淤泥。隧道內溫度約30℃,排列整齊有序的電纜穿行密布,昏黃的防爆燈向前延伸著。
圖為陶少樂走在電纜隧道里。朱柳融 攝
“電纜隧道照明條件比較差,巡視檢查需要特別仔細,任何小的細節都不能放過。”陶少樂說著,先是用手觸摸了一下布滿灰塵的電纜,然后用臉貼上去,好似在“把脈”。
“這是在檢測電纜連接部位的溫度。”陶少樂介紹,此外,電纜外護層有無破損、銘牌標識是否清晰完整、接地箱是否有損耗等,都是重點檢查的工作。
走了不到一百米,陶少樂發現電纜支架螺絲松動,他立即拿出扳手扭緊。針對排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陶少樂都會認真記錄下來,采取針對性措施消除缺陷。此時記者看到,陶少樂已滿臉汗水,工作服也被浸濕。
陶少樂介紹,目前柳州市區鋪設80公里電纜,多年來得益于電纜工人的精心維護,沒有出現過電纜本體故障。
“為了給城市帶來光明,地下電纜的巡查工作尤為重要,每半個月都要巡視一次。”陶少樂介紹,該電纜班有4名電纜工人,幾乎每天都與“黑暗”為伴。
?
?
相關鏈接:
海口長堤路溪邊的電纜線亂糟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