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著劉濟中老人遺體的醫療車即將駛出村子,村民們鞠躬默哀,向老人做最后的道別。胡洪濤 攝
7月14日零晨3點10分,河南省鹿邑縣鳴鹿辦事處段莊行政村,79歲的劉濟中老人的生命走到終點。沒有繁瑣的喪葬禮節,沒有無休止的鞭炮、哀樂聲響,老人的親屬遵循其生前遺愿,將遺體捐獻給醫療單位,供醫學研究和教學使用。劉濟中生前為村里的小學免費看大門20年,深受村民愛戴。
14日,在段莊村劉濟中老人生前的家中,聚集著不少前來送行的村民。據該村村支書羅輝介紹,劉濟中老人終身未婚,沒有子女,卻因為一副熱心腸,在村中人緣很好。
“老人很倔,堅持不住敬老院,靠政府每月發放的200元生活費和村里的救濟一個人生活。他很喜歡小孩子,就在村里小學義務幫忙,看了20年大門,不收一分錢,沒發生一例安全事故,孩子們送走一茬又一茬,都愛喊他劉爺爺。”羅輝告訴記者,老人孤苦了一生,去世后還捐獻出來遺體,實在令人敬佩。
劉濟中生前的鄰居劉偉峰告訴記者,老人早在2013年就自己簽署了《遺體捐獻登記表》。“2013年5月的一天,劉濟中爺爺讓我和媳婦用三輪車拉著他到鹿邑縣紅十字協會,他說他要在死后捐獻遺體。聽他這么一說,當時我們兩口子都傻啦,勸他說,‘你還有我這個鄰居孫子,到時候我倆給你養老送終’。但是爺爺非要堅持自己的決定。”
劉偉峰回憶道,劉濟中是在電視上看新聞知道可以捐獻遺體的。“爺爺說政府和村里的照顧,讓他的晚年生活沒有顧慮,他想遺體捐獻,為醫學研究做點貢獻。最主要的還是不想在自己去世后,因為喪事麻煩大家,他想簡簡單單地走”。
記者了解到,深處中原內陸的段莊村民風淳樸,當地的喪葬禮節繁瑣。誰家有德高望重的老人去世,遠近的村民都會過來吊唁,家屬要見人跪地磕頭,迎來送往,前前后后忙上近一個月,活著的人往往累得精疲力盡。而劉濟中老人在去世后捐獻遺體,無疑為這個傳統的村落開啟了喪葬習俗改革的先河。
知道劉濟中自己去登記捐獻遺體后,他的遠房侄子曾一度反對,但劉濟中態度很堅決,還屢次做遠房侄兒的思想工作。慢慢的,侄兒也理解了,尊重劉濟中的選擇。
在劉濟中生命的最后階段,鹿邑縣道德公益的志愿者們一直陪護在老人身邊,直到將老人送上紅十字會的醫療專用車。“劉老先生是位農民,能打破農村風俗,將遺體捐獻,真讓人敬佩!”志愿者劉傳保贊嘆道。
記者從鹿邑縣紅十字會了解到,劉濟中是該縣首例實現遺體捐獻的志愿者。
知道劉濟中老人要以這種特殊的方式走了,段莊村的男女老少都趕到老人生前的家中送他最后一程。沒有跪地磕頭痛哭,村民們學著新式的告別方式,向著緩緩使出村子的醫療車鞠躬默哀。(完)
?
?
相關鏈接:
"把孩子托向樹干 他消失在激流中"追蹤:英雄遺體找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