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道德有時候并不符合理性,但卻有利于人類社會的長期發展。
7月17日,敦煌市發生一起溺水事件:一女子酒后欲自殺被同伴救起,孰料該女子第二次跳入水中,被同伴及好心人施救,不幸的是包括自殺女在內共有6人溺亡。
悲劇與離奇的情節立即激起巨大的爭議。很多人認為,這5人就不應該救企圖自殺的人,想死的人讓她死好了,不要拖累別人。不過,這種簡單粗暴的說法,看似理性,未必理性。
首先,從現實的法律角度看,根據《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等法律規定,如果是強迫性勸酒后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至醫院或家中,則共同飲酒人也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雖然現在不知道具體情況,但一同出來喝酒,在某些情況下,相互之間就負有責任。特別是同伴自殺,其余5人也該有責任勸阻。
更何況,死者是不是自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如何面對一條生命。實際上,在緊急情況下施以援手,未必有那么多理性考量,很多時候是一種本能的驅使,來自自然之力;所以,事后所謂的“理性的斤斤計較”,就沒有多大意義。
實際上,在危急的剎那之間,施以援手,是一種道德烙印,即生命無價。這種道德甚至覆蓋了動物,比如,人們會贊揚為了避開一只馬路上的小貓而撞向路邊護欄的車主。所以,從價值觀來講,生命無法單純用數量去衡量,一個人的命,不比100個人的命更輕。一只小貓的生命,也重過1萬元的損失。但不可否認,出于理性,人往往受到數字對比的影響,陷入道德困境。
斯皮爾伯格導演,湯姆·漢克斯主演的著名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盟軍最高司令馬歇爾下令,派出一支8人的小分隊去把瑞恩家最后一個兒子安全帶回媽媽身邊。最后,小分隊的所有人都死了,大兵瑞恩活了下來。
美國政治哲學家桑德爾所講的電車司機的故事,其實也是逼迫人們面對這個困境。桑德爾在課堂上問學生:假設你是一個電車司機,你駕駛的有軌電車的剎車突然壞了,前面軌道分叉,左邊軌道上有五位工人在工作,右邊軌道有一位工人在工作。該怎么選?
這個問題,沒有最終的答案。但有一點是清楚的,那就是即使在短期來看,遵循道德有時候并不符合理性,但價值觀、道德是一種人類文明中演化出來的,有利于人類社會長期利益的制度設計,短期的理性并不能推翻它。起碼,在道德烙印的影響下,現實生活中發生著無數不假思索,在事后看來充滿危險的救援行為,這些行為解救了很多人,也感動了很多人,而他們所做的短期的、看似不值得的犧牲,卻激勵著人類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這個價值是無法用數量去衡量的。(劉遠舉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
?
相關鏈接:
長春一男子開煤氣自殺 公安消防積極施救?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