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中央部門繼續公開8張部門決算收支表和部門職能、機構設置、收支情況說明、名詞解釋等內容,并對機關運行經費、國有資產占用使用情況等重要事項進行單獨說明,一些部門首次公開了主要民生項目和重點支出項目的績效評價結果。
7月22日,隨著中國出版集團、中國記協、財政部等部門的率先發布,102家中央部門依次在各自官方網站公開了2015年部門決算。
這是中央本級連續第6年向社會公開部門決算,在公開范圍、公開內容和公開方式方面均實現了新的突破。
多渠道曬出“放心賬”
今年的中央部門決算公開,實現了多方面的突破。從決算公開的組織方式上看,除了各部門在各自官方網站發布決算信息外,財政部在其官方網站主頁設立“中央部門決算公開”專欄,集中反映和發布各中央部門公開的決算信息。同時,中國政府網設立“中央部門決算公開”專欄,與財政部網站同步更新。此外,財政部還開列決算相關的財務會計政策清單,并要求各中央部門設立相應專欄,保持部門決算信息的長期公開狀態。
記者了解到,財政部不斷加強對中央部門決算數據的審核,努力提升擬向社會公開的部門決算數據質量,在加強對基層單位決算審核的同時,加大對預算執行中黨和國家方針政策落實情況、機構人員編制情況、“三公”經費支出情況以及以前年度決算審核問題整改情況的審核。
今年的決算公開還首次公開兩項內容:支持中小企業政府采購政策落實情況,以及主要民生項目和重點支出項目的績效評價結果。
“今年的中央部門決算公開,體現了我國預決算公開乃至預算管理制度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預決算公開是對政府工作的促進,使政府更加高效、合規地開展工作,促進政府決策更加合理、科學,同時對防止暗箱操作、推動反腐也有重要作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朝才說。
“三公”經費支出下降8.6%
“三公”經費使用情況,也就是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歷來備受關注。
統計顯示,2015年度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支出53.73億元,比預算數減少9.43億元,減少14.9%,比上年決算數減少5.07億元,下降8.6%。
其中,因公出國(境)費用17.44億元,比預算數減少1.94億元,減少10%,比上年決算數增加1.24億元,增長7.7%;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30.87億元,比預算數減少3.72億元,減少10.8%,比上年決算數減少5.12億元,下降14.2%;公務接待費5.42億元,比預算數減少3.77億元,減少41%,比上年決算數減少1.19億元,下降18%。
除因國際交流活動增加導致因公出國(境)費用比上年決算數小幅增加外,“三公”經費支出總額及明細金額均比預算數和上年數有所減少,這主要是各部門貫徹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有關要求,從嚴控制和壓縮“三公”經費支出,以及受國際形勢、公務用車改革等影響,外事接待壓縮,公務用車支出減少。
記者注意到,稅務總局、海關總署、質檢總局、中國氣象局等部門“三公”經費控制力度較大,實際支出比預算數和上年決算數的下降幅度均達兩位數。比如,2015年國家稅務總局系統“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比2015年年初預算數下降20.96%,比2014年決算數下降17.89%。
首次公開項目績效評價結果
今年的中央部門決算中,一些部門首次公開了主要民生項目和重點支出項目的績效評價結果。
“預算績效管理是政府績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預算資金為對象,將績效理念和管理方法融入預算全過程。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有利于增強政府部門支出責任和效率意識,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了高效、透明、責任政府的建設,也有利于助力供給側改革、促進資源配置優化。”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澤彩表示。
據介紹,近年來中央部門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穩步推進。2015年納入績效目標管理的項目支出金額約2140億元,比上年增長約60%,并已基本覆蓋所有新增項目。中央部門績效評價項目涉及資金約1080億元,比上年增長約18%。
“預算績效管理是以結果為導向的預算安排,政府不僅要說明花多少錢、錢花到哪里去,還要將產生什么樣的效果向社會作出交代?!蓖鯘刹收f。
今年6月,財政部選擇了部分項目績效評價報告以參閱資料的形式,隨2015年中央決算報告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審議,包括中科院2015年度“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項目績效評價報告、文化部2015年度故宮博物院“古建整體保護維修”項目績效評價報告等,項目涉及科研、文物保護、教育等重點民生領域。
在本次中央部門決算公開中,中科院、文化部、教育部和海關總署等部門分別隨部門決算公開了上述項目績效評價結果,其他多個中央部門也參照公開本部門主要的民生項目和重點支出項目的績效評價結果。
王澤彩認為,下一步應逐步將績效管理范圍覆蓋各級預算單位和所有財政資金,將績效評價重點由項目支出拓展到部門整體支出和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加大績效評價和監督檢查結果的應用,將評價結果作為調整支出結構和科學安排預算的重要依據。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