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近日,一則“男子肆意破壞懷來大營盤古長城遺址”的視頻在網上流傳,當地警方宣布立案偵查。21號,違法行為人朱某向河北懷來警方投案自首,隨后被警方行政拘留。
近日,一段“男子故意破壞長城”的視頻在網站流傳。在這段只有6秒長的視頻中,身著白色T恤、米色短褲的短發男子先是用手扒掉一塊垛墻石,隨后抬腳又踹掉一塊。視頻中的長城為大營盤長城,位于懷來縣瑞云觀鄉南部山區,修建于明朝正德15年。7月19日,懷來警方通過“懷來公安”微信平臺對網傳肆意破壞懷來大營盤古長城遺址的男子進行全城搜捕。7月21日上午10時,違法行為人朱某主動到懷來縣公安局投案自首。朱某故意損壞國家保護文物的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63條之規定,據此,對其處以行政拘留10天,并處500元罰款的處罰。
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刻劃、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損壞國家保護的文物、名勝古跡,或者違反國家規定,在文物保護單位附近進行爆破、挖掘等活動,危及文物安全的,處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由此看來,當地警方對朱某的處罰,已經是“頂格”處理。我們今天來看看在其它國家,對于破壞文物、古跡的行為,有哪些懲戒措施,古建筑保護,有哪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埃及的文物保護法律是十分健全的,破壞文物古跡的行為不僅要被罰款,甚至可能面臨一到兩年的牢獄之災。不過,據新華社駐埃及記者王雪觀察,由于資金投入和人力有限,相關法律條款在埃及的落實情況,其實也并不是那么理想,可以說是法律健全、執行薄弱。
王雪介紹書說,埃及有關文物保護的法律十分全面,在公共場所任意破壞損毀或移動文物的話,一般根據法律要罰款,大概折合人民幣300塊錢到3000塊錢不等。情節嚴重的話,可能直接被拘留,判刑大概有一到兩年。雖然埃及的法律體系非常完善,但現實情況是,埃及政府在文物保護方面的力量有限,資金投入也并不是很足夠,所以如果到埃及旅游,在景點很難見到警察出現。如果有人刻意損毀,也許并不會立即被抓或實質性地被監管。
雖然埃及法律條款執行情況有待加強,不過,有法律規定,就意味著人們需要引起重視。全球華語廣播網俄羅斯觀察員張舜衡介紹說,俄羅斯這方面法律是比較滯后的,直到2013年才實施了針對非法處置文化遺產者的處罰制度,這已經被俄當局歸納為該國歷史文化遺產大量流失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即便有了重金罰款的制度,俄羅斯的歷史建筑保護依舊面臨諸多難題。
張舜衡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歷史建設和商業利益沖突明顯越發明顯,在俄羅斯也是如此。據俄官方數字顯示,每天俄羅斯失去的歷史文化遺產可達數十個,文化遺產領域控制監管及許可授權局局長弗拉基米爾?茨維特諾夫解釋說,直到2013年8月才實施了針對非法處置文化遺產者的處罰制度,破壞任何對俄羅斯聯邦具有重大意義的古代建筑,將被處于最高兩千萬盧布約合200萬人民幣的罰金,而破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建筑,可被處于約合600萬人民幣的罰款,然而這些措施仍顯得力度不足,建于十八世紀后期的博爾孔斯基大廈就是一個例子。這棟大廈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見證了整個蘇聯時代,但在2009年卻未能再次幸免,雖然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祖父曾住在這座大樓,而且它有很長的歷史,可是大廈沒有任何證明文件,因此我們也無能為力。專家們還在尋找保護文化遺產的有效辦法,除了實施重罰外,另一種可能就是將歷史建筑私有化,制定嚴苛的強制保護條款。
英國不僅有大量世界聞名的古堡和標志性歷史建筑,許多民宅甚至也保留著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古色古香。早在1877年,英國就成立了古建筑保護協會,以反對當時對古建筑破壞性的所謂“維修”。如今在英國,破壞古建筑會面臨哪些懲罰?英國當局在古建筑保護方面還有哪些經驗?
英國觀察員侯穎介紹說,在英國,隨著于工業化形影相隨的城市化歷程,一度造成對英國文物古跡的損毀。在各方利益博弈的過程中,有良知的知識精英和民間文物古跡保護組織,共同致力于營造保護文物古跡的社會氛圍,促使英國民眾養成了保護文物的公共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在此背景下,1876年起草了《古代歷史文物法案》,1882年,英國正式推出古代歷史文物保護法令。根據此法令,英國政府中的國家資產服務管理局被賦予古建筑或歷史文物的法人資格,并可使用國家資金修繕受損的文物。1900年,城鎮地方政府也被授予相關職權。除了立法之外,20世紀初的英國還設立了歷史文物管理委員會,整理記錄各類歷史遺產以及建筑物的檔案。對歷史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依賴于全體國民文物保護意識的培育,更依賴于建立健全的歷史文物保護法律機制和制度性安排。
?
?
相關鏈接:
北京居庸關長城護路墻滑坡?京藏高速斷路兩小時?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