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雪龍”號7月24日電(記者伍岳)海洋酸化被認為是全球第三大環境問題,給海洋生物的生存帶來極大挑戰,進而影響到人類的生活和居住環境。在中國第七次北極科考中,來自中、美、法三國的科考隊員齊聚“雪龍”號科考船,攜手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美國特拉華大學的科學家歐陽張弦介紹說,海洋酸化問題和全球氣候變暖“禍出同因”——都源于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過量排放。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海水后形成碳酸,使海水的pH值(酸堿度)下降,出現海洋酸化的現象。
歐陽張弦說,海洋酸化會影響珊瑚、貝類等鈣化生物的正常生長,“腐蝕”它們的碳酸鈣外殼,甚至對它們造成致命的影響,進而破壞整個食物鏈。為了保護自己,這些鈣化生物會長得越來越小、外殼越來越厚,這會對食用貝類養殖產業造成很大的打擊。此外,溶解于海水中的二氧化碳還可能在某種條件下被重新釋放到大氣中,從而加劇溫室效應。
歐陽張弦強調,海洋酸化帶來的一系列影響是人類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有必要在海洋酸化研究領域開展國際合作。例如在本次科考中,來自法國巴黎第六大學的布羅什和巴黎第七大學的拉扎爾將研究北極海洋酸化對鈣化生物的影響,她們將對海水中的顆石藻(一種表層為碳酸鈣的微生物)取樣觀察,并在相關海域進行表層海水pH值走航觀測。
“北極是全球對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地區,也是海洋酸化最嚴重的地區,是全球海洋酸化研究的‘領頭羊’,”中國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祁第博士說,“我國從2008年第三次北極科考時就與美國、歐盟簽署了關于共同研究海洋酸化的合作文件,此后的歷次北極科考,相關國家的研究人員都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持續的合作。中美兩國海洋酸化的研究合作還被寫入了2016年第八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成果文件。”
經過14天的航行,“雪龍”號已經駛入白令海峽,預計將于25日穿越北極圈,進入北冰洋進行極地作業。
?
?
相關鏈接: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多黨派民眾集會 廣場變“紅色海洋”(組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