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仲裁庭所謂裁決威脅區域穩定
——訪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哈桑·賈韋德
“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得到眾多國家的支持,國際人士對南海問題的認識越來越充分和公正。”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哈桑·賈韋德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南海仲裁案臨時仲裁庭接受‘單邊仲裁訴求’的行為是無效的,其裁決亦無效,這種做法開啟了一個不好的先例。”
賈韋德說,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政策立場一貫同國際法、海洋法、地理現實和歷史性權利相一致。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南海仲裁的態度很合理。主權爭議不能通過仲裁解決,臨時仲裁庭是應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容易受到政治利用。
賈韋德表示,臨時仲裁庭的所謂裁決是一個笑話,既無助于解決爭端,也不能減緩南海的緊張局勢,只能被部分別有用心的勢力當作宣傳材料,荒謬的行徑,使臨時仲裁庭自身飽受爭議。
在賈韋德看來,中國在同亞太國家交往中一貫遵循睦鄰友好、互利共贏的原則,已經與14個陸地鄰國當中的12個依據歷史事實和國際法基本準則,通過雙邊磋商和談判,劃定和勘定了共同邊界,這充分證明了中國的善意及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的莊嚴承諾,反映了中國一貫遵守國際法的立場。中國在歷史上與東盟國家交好,并基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東南亞國家發展友好關系。此外,中國也堅持依據《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精神,通過對話解決南海爭端。
賈韋德強調,《南海各方行為宣言》體現了解決南海問題的正確方向和卓越的外交技巧。《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不僅給中菲兩國化解爭端帶來希望的曙光,也將使整個東盟地區受益,但菲律賓引入第三方解決爭端的方式違背了宣言的精神。
“美國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締約國,缺乏探討海洋法涉及爭端的公信力,尤其是中國南海問題。域外大國的介入只會使地區內部國家原本容易化解的爭端復雜化,強化域內國家之間的對峙和不妥協立場。”賈韋德說,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拒不接受國際法院就尼加拉瓜訴美國案所作出的判決。美國不應使用雙重標準,不能要求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接受非法無效的仲裁結果。
賈韋德表示,中國的和平崛起為維護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作出了貢獻。更密切的中美關系符合兩國長遠利益。“中國威脅論”是不真實的,不需要“美國重返亞太”,在南海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無論使用何種專業術語,都意味著冷戰思維的回歸,令人感到遺憾。
為了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域外大國應不炒作南海問題,唯有當事方面對面進行雙邊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賈韋德說,“沒有必要通過一個缺乏權威性和可信度的臨時仲裁庭作出的不明智裁決,來解決一個主權問題,并讓其威脅區域的穩定”。
本報駐巴基斯坦記者 徐 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