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5個省區市公布2016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其中,增速位居前三位的是重慶、貴州、西藏三地,上半年都超過10%。重慶以10.6%的經濟增速繼續領跑。同時,全國21個省區市上半年的經濟增速要高于全國平均值。
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7%。其中,北京、上海、吉林GDP增速與全國持平。云南、河北GDP增速略低于全國水平,剩余省區市GDP增速均高于全國。其中,重慶和貴州上半年的增速都超過了10%,重慶以10.6%的經濟增速領跑全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半年民間投資不振的情況下,重慶上半年全部投資中,民間投資占比超過“半壁江山”。重慶產業引導基金董事長楊文利認為,政府引導資金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這項最初由政府出資組建的“種子基金”已經撬動了超過70億元的社會投資進入實體項目,到現在為止發起了22只基金,已經投出去的規模是53.7億元,56個項目,帶動了其他社會資本投資77億元。
數據還顯示,浙江、貴州、天津等省區市的上半年GDP增速較一季度有所增長。其中浙江省上半年GDP增長了7.7%,比一季度加快了0.5個百分點。分析認為,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起到支撐作用。浙江省統計局總統計師王美福說,浙江有一個非常好的創業創新環境:“浙江省老百姓創業創新的熱情非常高漲,新動力在不斷集聚力量,將會對浙江經濟產生更大的積極作用。”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院主任牛犁表示,現階段,迫切需要對經濟增長的效益加以重視,而不是過分追求增長速度。經濟增長的質量給老百姓帶來的實惠,顯然要比GDP本身的數字更重要,所以現在更加強調經濟增長的質量,經濟結構的優化、轉型升級,解決更多的就業,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能夠得到更大改善,環境能夠得到較大的改善,節能減排能夠不斷進步,城鄉的均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得到較大的提高,同時也包括創新、技術進步對增長的貢獻,而不是原來單純依靠要素的投入拉動增長。
不唯GDP的同時,也不能不要GDP。在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在國內外市場仍舊復雜多變的情況下,或許以更加理性和更加平和的心態看待這份排名,更有利于各地把脈自身經濟,攻堅克難、迎難而上。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說,現在觀察和把握中國經濟,應該少一些GDP的思維,少一些速度情節,在適度擴大總需求同時,著力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中國經濟就會在穩中求進這種狀態下,不斷地走到一個更新、更高,可持續發展的階段。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