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會發展趨勢與城市道路現狀來看,高校打開圍墻是大勢所趨。只要理念是開放的,細節總是可以找到具體的解決方案,相信在經歷這么多年封閉之后,社會也有耐心。
有媒體報道,為推廣開放街區制,北京將在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5所高校試點“拆墻”以打開封閉大院,消息一出即引來熱議。稍后,市規劃委透露,“拆墻”一說并不屬實,對幾所學校的規劃是加密路網和改善局部道路微循環,與拆墻推動街區制無關。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發布,明確“今后城市里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這個“街區制改革”的新政雖然產生了不少爭議,但開放本身是應該被肯定的理念與趨勢。正是在這個背景下,高校的圍墻是否應該拆掉,也經常被提及,尤其是在有些高校拒絕參觀、拒絕社會進入的情況下,這個話題更具公共性。
從社會發展趨勢與城市道路現狀來看,高校打開圍墻是大勢所趨。不管是大院,還是校園,原來圍墻的豎立,是社會理念呈現封閉性狀態的象征,也是我國獨特的“單位社會”的體現。隨著改革的推進,“單位社會”在內部機制上已經大有改觀,但在圍墻這種外在象征上卻沒有實質性推進,高校的圍墻也是如此。
很多人以國外高校,尤其是美國高校的開放,作為中國高校應該拆掉圍墻的理由之一。我同意。我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訪學,以及去耶魯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高校參觀時,對別人的開放校園深有體會。甚至總是下意識記起,有次我帶孩子路過北京一所著名學府準備進去略加參觀時,被門衛堅決拒之門外的情景,當時給我的理由是學校正在上課。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能理解,但作為家長,我確實不能接受,因為我不確定這種拒絕會不會改變孩子心里的大學模樣,我也真的無法跟孩子解釋這種拒絕的原因是不是合理。
不過,沒有圍墻的美國高校,有個細節值得注意,即每個單棟建筑都有專門安保。中國高校的安保是堵在大門口,美國高校因為沒有圍墻經常找不到大門在哪兒,所以安保分為兩類,一是有安保人員在整個校區來回巡邏,二是每棟教學樓等單體建筑內都有安保,安保覺得進來的人可疑,會讓其出示PHOTOID( 有照片的身份證件,比如駕照、護照、校園卡等)。這對擔憂安全問題的中國高校來講,也是可以參照的一點。
但這些都是細節,只要理念是開放的,細節總是可以找到具體的解決方案,相信在經歷這么多年封閉之后,社會也有耐心,畢竟高校拆掉圍墻需要兼顧教師、學生、教學、周圍居民、社會通行、安全等各方主體與關切,需要各方有充分表達、充分論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