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還原上的“口水戰”,背后的真實意圖乃是“輿論戰”。一方面需要更高機關介入,對個案展開全面徹底的調查;另一方面,必須充分開放執法過程。
“鄭州一職校遭強拆,學生與警方沖突被帶走”一事又有新進展。8月1日晚,涉事職校在其官網發布聲明,否認了此前警方通報中所說的“挖掘機司機被三名學生打成重傷”,并對警方的通報提出質疑,稱對警方的做法“深感失望”。一起因為強拆引發的社會沖突,卻讓前來平息沖突的民警執法陷入危機,其中的深刻教訓不可不察。
公安機關處于化解社會沖突的第一線,其任務是要平息沖突而非讓自身陷入新的沖突,無論事大事小,尤需關注自身執法的規范化。公安部日前下發文件,要求民警執法習慣被拍攝,正是從保護執法者角度所做的努力,以盡量防止執法不當,引火燒身。但是很明顯,在這起事件中,警方是否阻撓學生拍攝只是一個輿情引子而已,背后呈現出的更多、更大的問題,是具體事實還原上的分歧。目前來看,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分歧。
其一,強拆中是否存在學生持械斗毆傷人?這是警察介入執法的前提,也是民警采取執法手段的事實根據。此前,警方通報中稱“多名學生持械打砸施工鉤機,致使車內司機王某嚴重受傷”;但校方的聲明卻對此予以否認,并認為事件中雙方互有受傷,而警方未對強拆一方的打人者采取任何行動。倘若校方說法為真,那么,警方對職校學生采取刑事拘留的事實依據是否充分?對另一方為何不采取執法措施?
其二,到底有無學生妨礙民警執行公務的行為?這直接關系到警察對學生采取強制措施的正當性與合法性。警方通報稱,現場學生和村民繼續阻撓民警執法長達一個多小時,致使民警未能及時將涉案人員帶回。這一事實是否成立?
其三,警方執法過程有無不規范的粗暴舉動?網絡曝光稱警察直接上去搶手機、扭打學生,警方則表示在民警執法中不存在禁止拍照、搶手機等行為。但這些都沒有直接的視頻證據能夠證明。除此之外,執法還有沒有不文明或是偏私的現象?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徹查清楚的事實疑點。
實際上,上述看似爭議極大的事實問題,以現有的執法信息手段來作證和還原,其實并不難。對于學生有無群毆傷人、有無阻礙執法,對于民警有無阻撓拍攝、有無執法失當,都可以通過執法記錄儀、在場者拍攝的視頻信息、現場證人證言等予以綜合分析和證實。讓人想不明白的是,為何時至今日,雙方還對不難查清的事實如此各執一詞?
說到底,事實還原上的“口水戰”,背后的真實意圖乃是“輿論戰”。缺乏對事實的基本尊重,忽視事實證據的固定,執法便很容易陷入事實還原的“塔西陀陷阱”。而要最大程度地還原事實,一方面需要更高機關介入,在執法事實越說越亂的情形下,對個案展開全面徹底的調查;另一方面,必須充分開放執法過程,讓不同方面的現場信息充分展現。一個有競爭性的信息市場,才能導正事實還原的真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