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崖州中心漁港為漁民百姓帶來更美好的生活前景
新漁港 新家園 新漁民
8月2日下午1時,經過一個晚上的捕撈作業,“瓊臨漁03377”號漁船滿載3萬多斤漁貨回到三亞崖州中心漁港。這是崖州港8月1日組織開港開漁活動后回來的第一艘漁船。船長喜笑:“收獲很大,進出港很安心!”
崖州中心漁港,不僅是經濟發展項目,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當地的漁民百姓,從中收獲了更好的生產條件,更廣的發展空間,也將收獲幸福的生活家園。
開闊又安全 配套更完善
三亞崖州灣寧遠河入海口,藍天之下,崖州中心漁港水面廣闊而平靜。水的一邊,是青山屏障和嫻靜的港門村;另一邊即是碼頭,一排整齊的建筑包括交易中心、制冰廠、冷庫等,寬闊舒暢的進港通道則在不遠處連接到海南環島高速公路。
沒有老港三亞港擁擠不堪的水面、高矮不一的樓房、凌亂陳舊的廠房,這里呈現的是開闊與大氣。漁民梁洲慧心生豪邁:“這是我們的新家,寬闊安全,便捷現代!”
為建設這座規劃兩期1400畝水面、1500艘漁船容納量的“新家”,三亞總投入預計將達30億元,建設過程中為保障公共利益,最終確定為由政府主導推進。依靠高標準建設和完備的生產配套,這里成了我國南海漁場作業船舶停泊、避風、卸漁、補給最便捷的基地。
“我的船能開進來!”這是“瓊三亞漁71186”號漁船船長吳金國進駐崖州港的第一感受。他的船吃水深,在三亞港開不到內港。他說,能進的,也常因為堵塞而進不成;在崖州,則有機構指揮協調。
日前臺風“銀河”過境,但對漁港沒有構成影響,吳金國說,“起碼抗12級以下臺風不成問題。”
漁港部分配套項目建設負責人李勁說,這里制冰、冷藏技術先進,方便漁貨存儲,交易中心能夠保障漁民快速交易,還有物業公司提供卸漁、運輸等“一條龍”服務。
“現在不愁賣,只怕收不到足夠的魚。”在新漁港租下1300平方米鋪位的三亞添發公司總經理謝進美說,這里漁貨交易前景看好,公司還準備發展海上觀光和深海養殖,拓展新業務。
新灣區打造生活環境提質
“這里住舒服多了!”開港前兩天,在把鋪面搬到漁港交易中心后,從事冷庫行業的三亞“128漁行”老板馮廣輝把自己的居所也搬到漁港碼頭附近的保障房。“在三亞港時,我住樓上,下面是冷庫機器。不干凈,也不安全。”
保障房是三亞為照顧從三亞港搬過來的漁民漁企而建,目前共有兩棟共188套房,未來還要建6棟。住進來的“成本”僅是,每月每平方米10元到12元租金。
不只是移居過來的人員開心。漁港碼頭對岸的港門村群眾也為漁港而興奮。這個村歷史悠久,有兩萬多人口,保存有一些完整的古建筑。村民得知,下一步,三亞市政府將改善村內基礎設施,引進民俗客棧,把這里打造成民俗文化旅游片區,帶動他們致富。
這個村將發生的變化,得益于三亞對一個更大的“家園”的規劃:以崖州港和鄰近的南山貨運港為依托,打造三亞西部新城區,即崖州灣新區。對港門村的規劃,是其中一部分。
規劃很宏偉,但不會遠離百姓的感受。按照三亞市委要求,崖州灣新區將建10余公里濱海大道,加快水電光氣路“五網”建設,完成新學校、醫院等基礎配套。這意味著更好的生活環境。圍繞崖州港,將打造起漁業風情小鎮。梁洲慧說,這個港“寄托著我們發家致富奔小康的夢想”。
棄小船造大船 轉產休閑漁業
時代不一樣,漁民也該有新變化。漁港搬遷,為三亞漁業升級創造了條件,也為漁民“升級”創造了條件。
崖州港建設,為當地漁民海洋捕撈從近海轉至遠海創造了條件,與此同時,三亞持續支持漁民們淘汰小船造大船。未來,將有更多漁民奔向資源更豐富的深海。
按照規劃,促進漁業和旅游業結合,是崖州灣新區未來重點發展的業態之一。三亞與投資新區的企業,也將合作打造海洋餐飲、海上觀光娛樂等項目。這將促成一部分漁民轉產轉業。
“做漁家樂,帶客人去海釣、觀光,都是漁民們能干的。尤其是海釣,這是新興熱門產業,這也是我們想重點發展的。很多漁民,已經過了拼體力的年齡,從事休閑漁業,正好發揮他們所長。”三亞市副市長李勁松說,這造就的是“新漁民”,他們的生產提升將帶來生活提升。
在老港三亞港,對于一些無法搬遷的小型漁船,政府以補貼的方式回收小船,讓漁民就地轉業。李勁松說,引導他們從事休閑漁業,是政府考慮的方向。漁港周邊,可能會打造時尚商業街區,為漁港社區百姓提供新的發展空間。
在7月29日三亞港漁船全面搬遷啟動儀式上,李勁松告訴漁民們,“不管你們家在哪里,黨和政府永遠會和你們在一起。”
?
?
?
相關鏈接:
外媒稱菲律賓告訴漁民避開黃巖島:中國就在那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