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拔尖子生組成“清華北大班”、花錢從外地買高分苗子、有學生考上北大清華就獎勵50萬元、評職稱時優待北大清華考生的老師……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地方的教育都存在“錦標主義”傾向,很多高中都把有多少學生考上北大清華當成重要指標,以此向外界展示當地教育的成功。(詳細報道見今日9版)
北大清華在中國高校中的地位特殊,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北大清華,這種想法可以理解。但一些中學、地方政府為提高“北清率”而使盡渾身解數,這樣的做法很不妥當。它代表了一種畸形的教育觀,有違公平教育的理念,不僅會助長非理性的“北大清華崇拜”情結,還不利于教育均衡發展的長遠目標。
每年北大清華在各省的招錄指標都很有限,這意味著原本就只有極少數學生能進入這兩所名校。如果學校把“北清率”賦予某種政績色彩,并動用各種資源給一些高分苗子“開小灶”,實質上是將大眾教育異化為了精英教育,是極其功利的做法。這種“區別對待”,不僅會讓尖子生壓力倍增,也對其他學生不公平。
新華每日電訊的報道中提到一個現象,一些省、市為激勵更多學生考北大清華,會用財政資金對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予以巨額獎金、房產獎勵。盡管有學者認為,只要相關財政預算獲得人大審議通過,重獎考上北大清華的人就符合程序規范。但問題是,將這種與“北清率”掛鉤的獎勵提升預算,本就值得商榷。
中國要成為教育強國,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各類學校,都不能只盯著北大清華。事實上,一種比較合理的教育格局是,我們應該有一批一流高?!凹骸?而不是只有北大清華兩?!氨任洹?。
以教育體系高度發達的美國為例,美國并非只有哈佛、耶魯,而是有一大批各有特色的高校。有些學校雖然又小又“低調”,但某些學科卻在全世界專業排名中名列前茅,學生們在這些學校接受的教育,并不見得比那些名校差。正是這種理性的教育理念,讓美國的高等教育總體保持高水準,也源源不斷地輸出優質人才。
前不久,山東省高考理科狀元孫昊拒絕了北大清華金融與管理專業的橄欖枝,選擇了離自己的科學夢想更近的中國科學院大學物理學專業。在一些學校為提高“北清率”而誘導學生改志愿的時候,這個追隨自己的興趣、理性選擇學校和專業的考生,更值得點贊。已經有一些學生做出了理性選擇,學校和地方政府畸形的教育理念,是否也該糾偏了?迷戀“北清率”,尤其地方政府推波助瀾,是“戀”不出教育強國的。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