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劍光,深圳市大鵬新區碧洲村的一位普通村民。“一年啥都不干就可以拿到政府補貼6萬元。”對于戴劍光這樣一個5口人的普通農民家庭來說,6萬元并非小數目。盛夏的深圳驕陽似火,見到記者時,戴劍光不停地擦著臉上的汗水,他告訴記者,這筆錢幾乎占到了他家庭年收入的一半。
事實上,在深圳市大鵬新區有16652人與戴劍光一樣在享受著政府補貼,從2007年至今,深圳市政府已累計向大鵬新區原住民發放政府補貼13.5億元。
“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為何砸到了這16652人的頭上?實際上這要歸功于深圳市政府推出的一項獨創的生態補償機制。更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獨特的生態補償機制已經引起包括環保部在內的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與肯定。
深圳需要一個后花園
深圳市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深圳市的經濟總量已經躍居全國第4位,僅次于上海、北京和廣州。
面積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要發展經濟可謂是寸土寸金。對于先富起來的深圳人來說,有錢并不能代表一切。“深圳需要一個生態特區,一塊生態凈土,一個可以讓全市乃至周邊地區人們放松身心的地方。”用深圳市大鵬新區黨工委書記王京東的話來說,深圳需要一個后花園。
“從2005年開始,深圳市就開始嘗試建立生態保護機制。”深圳市人居環委副主任李水生告訴記者,2005年,深圳率先在全國建立城市基本生態控制線管理制度,把約974平方公里、占全市49.9%的土地面積納入基本生態控制區。
李水生說,在2005年劃定城市基本生態控制區后,2007年,深圳在全國率先實施生態補償政策,針對大鵬半島原村民實施貨幣化生態補償。
大鵬半島正是深圳市政府全力打造的一個城市生態后花園。
實施貨幣補償到人
不是身處大鵬半島很難想象深圳還有這樣一片海。
海水碧藍、天空白云朵朵,遠離都市的喧囂,沒有廠房,沒有密集的人群,只有海天一色的寬闊海面,站在大澳灣的海灘上,久違的寧靜加之清新的空氣讓人不由自主的深呼吸。
“大鵬新區地處深圳東南部的大鵬半島,是全市生態保護面積最大、生態環境最好的區域,被譽為深圳的‘生態基石’。”大鵬新區生態保護城市建設局副調研員曹其捷告訴記者,大鵬新區全區陸域的73.5%,也就是222平方公里土地被劃入生態控制線范圍,生態控制面積接近全市的1/4。
曹其捷說,大鵬新區森林覆蓋率達76%,野生植物種類占深圳市的70%,占廣東省的26%,海域珊瑚群落覆蓋率達50%;新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優良位居深圳市第一,接近國際一流生態城市標準;近岸海水水質達到國家一類標準,為深圳市最優,西涌海灘被游人們譽為“中國最美八大海岸之一”,生態資源指數保持優等,是深圳名副其實的綠肺和后花園。
曹其捷說,為了保護大鵬新區獨特的生態環境,深圳市明確提出,對大鵬半島實施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政策,對這一區域的開發建設進行嚴格限制。“從90年代開始,大鵬區就基本上不讓上工業項目了。”曹其捷說。
不上工業項目,對于大鵬區的原住民來說,無疑意味著失去許多賺錢的機會。不僅如此,據深圳市大鵬新區有關負責人介紹,深圳城市化之后,大鵬半島在原特區外國有土地征轉率最高,原村民人均擁有集體土地面積小,不足寶安、龍崗等區的1/5;同時,原村民25度坡以上的農用地未享受轉地補償政策,數量有限的集體土地有些還位于生態控制線內,受到開發限制。
“可以說,半島原村民為保護生態環境,沒有完全享受到深圳高速發展的成果,作出了歷史性犧牲,理應得到一定補償。”李水生告訴記者,這也是深圳市對大鵬新區原住民做出生態補償的一個直接原因。
據深圳市發改委區域經濟處副處長耿竹峰介紹,2007年3月2日,深圳市印發了《關于大鵬半島保護與開發綜合補償辦法》,明確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在大鵬半島開始實施生態補償政策。
耿竹峰告訴記者,根據深圳市政府的規定,只有大鵬區的原住民可以享受生態補償。據他介紹,從2007年至今這項生態補償措施已經實施9年,對原住民的補償標準也從每人每月的500元提高至現在的每人每月1000元。
耿竹峰表示,深圳市生態補償政策實施9年多來,已累計發放補助資金13.5億元,直接受惠的大鵬半島原村民共16652人。
586人未盡義務被減停補償金
“一年6萬元錢也不是那么好拿的。”戴劍光說,如果盡不到保護的義務,生態補償金就很可能被扣減或停發。
“實施生態控制線和生態補償政策后,沒人上山開墾了。村民們有保護環境的義務,誰違反了生態保護政策,補貼就沒了。所以,村民們自發成立了巡護隊,每個角落都會去查。”戴劍光告訴記者,拿了政府補貼就必須盡到保護生態的義務。
“一邊享受生態補償、一邊破壞生態環境。這樣的事肯定不允許。”據曹其捷介紹,為杜絕類似問題,大鵬區政府制定和出臺了相關監督考核辦法。
曹其捷說,按照大鵬區生態補償辦法規定,對破壞生態環境、污染環境以及發生較大環境影響事件的以及違法搶建搶種的,不配合政府開展社會建設和管理工作的人員,按相關主管部門制定的具體考核裁量標準,停發或扣減相關責任人生態補償。
據曹其捷介紹,2011至2015年,共有586名原村民因未履行好保護生態的責任和義務而被相應扣減或停發了生態補償金。
深圳生態補償模式引關注
據王京東介紹,大鵬新區成立之初,全區污水集中處理率不到10%,新區成立以來加快污水管網建設,全區污水集中處理率去年底提升到71.5%,今年底和明年將達到85%和95%。
王京東說,針對一些低端落后企業不同程度存在環境污染問題,大鵬新區通過加強環保執法,累計淘汰低端落后、環境污染企業159家,超過新區成立之初工業企業總數的一半。
同時,大鵬新區省級宜居社區創建率達到76%;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9%;PM2.5平均濃度為22微克;新區近岸海域6個監測點水質也全面提升到國家一類標準。
由于補償機制的設立,讓大鵬區人嘗到了生態保護的甜頭。據大鵬新區有關負責人介紹,大鵬新區目前已有各類環保志愿者隊伍112支,特別是由當地居民自發組織的“潛愛大鵬”珊瑚保育志愿者聯合會,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珊瑚保育志愿者組織,目前在冊義工超過千人。
如今,大鵬新區已經成為深圳市名副其實的后花園,深圳市在成功創造了深圳經濟奇跡后正在嘗試打造一個全新樣本的生態特區。
深圳市所實施這種全國獨創的生態補償模式(即貨幣補償到人的做法)也引起環保部的關注,據記者了解,環保部專門組織媒體對深圳市的做法進行介紹。
?
相關鏈接:
深圳啟動關愛殘疾工人大型公益活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