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稱海口入圍全國“新四大火爐”,身在其中的市民游客不“買賬”:白天暴曬熱熱熱,晚上海風爽爽爽。
夏天涼熱交替總相宜
海口是“小清新”
全國“火爐城市”新排名
隨著盛夏的到來,到處可見“全副武裝”出行的市民,日前,又有媒體稱,緯度最低的省會城市海口入選全國“新四大火爐”城市之一。然而,對于“火爐”這個稱號,生活在海口的居民并不“買賬”。記者從海口市氣象臺了解到,海口是中國“新四大火爐城市”的說法并不科學。
熱播報
海口入圍全國“新四大火爐”
7月24日,有媒體公布了全國“四大火爐”的新排名,報道稱,氣象部門研究人員根據對30年的氣象資料綜合分析,得出夏季炎熱程度靠前的十個省會城市或直轄市,海口上榜。據了解,2013年7月就有過類似的新聞,當時的排名與現在的基本一致。
熱數據
排名考慮因素過于片面
“僅從高溫天數來看,福州、重慶、杭州、海口排在前面,但因此入選中國‘新四大火爐城市’不太科學。”海口市氣象臺臺長、高級工程師官滿說,氣象部門并沒有“火爐”這一說法,也無具體的標準。僅用高溫天數代表“火爐”城市欠妥,溫度、濕度、風速、高溫時長、夜間溫度等因素都要考慮,尤其是“體感溫度”,與其說“火爐”,不妨用“炎熱指數”來替代。
海口為中國最南端的省會城市,屬于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高,高溫出現時間早,最早出現在2月,最晚在10月,高溫出現時間早,結束時間晚,高溫天氣出現時間跨度較長,但炎熱夏季的高溫日數并不多。6月-8月平均出現35℃以上高溫的天數遠遠低于內地部分城市。另外,海口綠地率高,氣候自我調節能力強,海口北部靠近瓊州海峽,受海陸風影響,人體整體感覺比較舒適。
熱評議
有樹有風不知道多涼爽
“出門5分鐘,流汗2小時。”不少市民喜歡用這句話調侃海口的夏天,但聽說海口入選“新四大火爐”,大部分人不“買賬”。
重慶姚女士(在海口居住6年):還有人和重慶爭坐火爐寶座?海口的熱最多是開蓋煮的鍋,重慶的熱那可真是蓋著鍋蓋的蒸籠啊。
市民王先生:海口的夏天雖然時間長,中午確實很熱,但算不上火爐。海口夏季多雨,平時風也大,太陽下山后更是涼爽,算不上特別熱。
環衛工人李阿姨:我的工作時間是中午11點半到下午5點半,應該是海口最熱的時間段了,但我從來沒中過暑。中午太陽曬在身上的時候確實很熱,但海口道路兩旁的樹枝葉都比較茂密,站在樹蔭下喝點水就可以緩過來。
游客甲:海口太陽曬的時候熱,太陽下山就不熱了,南京的夏天是任何時候都悶熱。
游客丙:7月的武漢熱到不想出門。海口的夏天不悶,有海風。在海口將近一個星期了,每天晚上都在白沙門公園散步,非常涼快。
盛夏“三伏”海口人避暑有絕招
盛夏的海口街頭,隨處可以看到“全副武裝”出行的市民。雖然大多數市民不認同“火爐”的稱號,但暑氣不容小覷。
“我會帶一條毛巾在身上,一來可以擦汗,二來濕水后可以降溫。”市民顧先生說,對于電動車一族,毛巾必不可少。另外,多數騎電動車的市民無論冬夏,裝備都一應俱全。市民張女士拿出了不少“武器”,帽子和袖套是必備的,她還另外添置了口罩還有像雨衣一樣能夠擋住腿的遮陽服,總之,烈日根本就沒有機會接近她。
極端高溫出現比例
連續高溫持續天數
近2年極高氣溫情況
告訴你啥叫真的熱
南方高溫“火烤”7億人 地表煎牛排可達五成熟
連日來我國南方地區熱力四射,多省市氣溫高達40℃,約7億人如進烤爐。
江西有媒體特意在溫度達60℃的路面上煎牛排,經過一個半小時的煎制,牛排接近五成熟。有廚師表示,要把牛排煎成這種程度,需在溫度達200℃的鐵板上煎制約3分鐘。據中新網、晶報
江西:城市瀝青地表溫度70℃
7月21日以來,江西連續出現大范圍高溫天氣。25日全省最高溫37℃-39℃,局地40℃;城市水泥地表最高溫60℃-64℃,局部65℃-68℃;城市瀝青地表最高溫66℃-70℃。
湖南:局地氣溫達40℃以上
湖南省氣象臺7月25日發布高溫橙色預警。衡陽、永州、郴州、株洲、張家界局部地區氣溫達40℃以上。
海口高溫日數多卻不集中
海口高溫日數多,但并不集中,松散分布在從3月到8月長達半年的時間軸上,甚至2月和9月也有可能出現。
夜間氣溫
1951年以來,海口夜間最低氣溫超過28℃的32天,年均不到1天,超過29℃的4天,最高29.4℃(2005年7月21日)
日數、極端值均遠遠低于以此標準評出的十大“夜間火爐”城市武漢、南昌、長沙、上海、合肥、重慶、杭州、廣州、南京和濟南。
海口夏季平均氣溫高,雖說35℃以上的高溫天數比較多,但37℃以上的酷暑日并不多。比較歷年全國31個省會城市高于37℃的日數可以發現,海口年均37℃以上的酷暑日數不足1天,遠遠少于大部分省會城市。
海口連續高溫天數都不長
海口連續高溫天數不長,從1951年以來,連續高溫日數超過10天的高溫過程只有13次(分布于11年中),最長連續高溫日數為21天(1977年)。
相關鏈接:
海口入圍全國“四大火爐城市” 一年有26.3個高溫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