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8月10日消息(記者李銀)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傳統商業模式的經營優勢正逐漸褪去。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如今各類便利店變身線下“綜合體”、各類餐飲場所放下“架子”紛紛爭搶市場蛋糕,海口傳統商業模式悄然尋求新出路。
便利店試水“線上+線下”模式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海口不少路段的便利店已不再是原來單純的雜貨小鋪,而逐漸發展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全新模式。不少便利店通過微信等平臺,將商品的信息發布在網上,產品類型包括水果、零食、日用產品等,并集中派件。
“去年年初開始嘗試新的銷售方式,主要是為了擴大消費群體,產品包括飲料、生活用品等,均可送貨上門。”在文明東經營便利店的楊女士說,試水線上模式,也是接受朋友的建議,以前店里的生意并不太好,為了刺激消費,必須線上、線下相結合,這種轉型勢在必行。
大潤發國貿店工作人員介紹,超市也在推廣“線上+線下”模式,市民只要動動手指或鼠標就可購物。“通過線上購物的市民,均可享受同城送貨的服務,畢竟競爭壓力大,要拼服務。”這位工作人員說。
除了便利店及超市外,還有一些干洗店等實體店面也開始觸網經營。“以前只能依靠實體來攬客,現在可通過線上發布信息,老客帶新客。”在青年路經營干洗店的負責人王先生說,增加了線上服務后,訂單量確實有小幅增長,相信未來將有更多的訂單。
采訪中,多位受訪商家表示,目前,“線上線下一體化”模式在我市一些便利店運用十分普遍,這不僅是經營者擺脫困局的變革,也迎合了消費者的需求。
外賣團購成餐飲業攬客利器
當“團購”成為一種生活態度時,網絡上有關衣食住行的各種團購促銷活動遍地開花,而最受“團粉”歡迎的團購莫過于餐飲美食與休閑娛樂類了。在海口團購市場中,餐飲美食大行其道,59.9元的三菜一湯、68元的四人套餐……這類物美價廉的團購套餐,以超低的優惠力度,吸引了不少消費者關注。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我市有90%的消費者曾有過網上團購餐券的經歷,常去的團購網站有糯米、美團等。
在海甸三西路經營湘菜的李先生說,他的店在2014年就加入到了團購市場中,如兩菜一湯團購價39.8元,而現場消費則要多掏10余元,不少年輕人會選擇線上團購。同時,線上發展給小店帶來了不少人氣及經濟效應,線上消費每月近200筆。
在農墾中學附近經營特色大排檔的馬先生告訴記者,現在餐飲市場并不好做,每月的電費、水費、人工支出占大頭,要想刺激消費,就得尋求新的路徑,而線上消費則是現今最火的模式。就拿他的店鋪來說,6—7人的團購套餐售價138元,其月售799筆,可見線上消費已成新的增收攬客利器。
除了餐飲團購外,外賣消費也深受市民青睞。記者走訪了解到,僅在濱海大道106號附近就有29家餐館提供外賣服務。永和豆漿秀華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線上支付的外賣訂單月售1073單,這意味著,線上消費的收入占到了店鋪收入的一半乃至一多半。
實體商圈特色化發展
“海南實體商業圈不會消失,但商業模式亟需創新和調整。”海南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李仁君教授說,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是今后的發展趨勢,在這方面,蘇寧、國美均已推出了OTO商業模式,實行“線上比價,線下下單”。同時,傳統商業圈在規劃上應注意引導,尋求商圈間差異化發展,避免重復建設;從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此外,商場可進行直營品牌的建設和銷售模式轉變。
“電商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定,消費對象范圍很廣,這點上實體店比不了。”海南大學經濟學教授王毅武說,網購沖擊著實體店的價格和服務,是對傳統商業模式的革命。不過,實體店鋪經營與網絡商鋪各有優缺點,面對網購沖擊,實體店鋪應該讓自己的商品更有特色,并提供出更優質的服務,優質的服務是消費者在網上買賣中難以親身感受到的。不管社會如何發展,實體店鋪肯定是無法被取代的,還是有很多消費者愿意去實體店鋪購買。
市電子商務協會相關工作人員指出,在大數據、大物流的環境下,采用電商、移動互聯的購物方式給零售業帶來巨大沖擊,海口實體商圈不妨走特色化發展,打造購、游、吃、玩一體的模式,融入不同的特色文化,或將有所發展。
?
?
相關鏈接:
海南大廚看中“雙創”商機 返鄉連開6家餐飲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