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創新,標志著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新發展理念書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勇于實踐,善于創新,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新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堅持立足國內和放眼全球相統籌,飽含創新性和時代性。新發展理念植根于中華大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新發展理念著力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是對“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拓展性闡發,書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篇章。
新發展理念是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科學揭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放眼世界,一些國家的發展之所以不那么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沒能樹立正確發展理念、沒有找到正確發展路子。西方主流經濟學和西方發展經濟學也沒有找到發展中國家又好又快發展的道路和相應的科學理論。我們的新發展理念,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準確研判國內外發展大勢,不僅致力于解決中國發展面臨的問題,而且有助于解決人類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具有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效能。它抓住了當今世界現代化的主脈,揭示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特點新規律,不僅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遵循,而且對世界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新發展理念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科學指南。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重點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繼續抓好總需求的同時,更加著力抓好“供給三駕馬車”,即要素提質、結構優化和科技創新。供給與需求是一對矛盾,有著復雜的辯證關系。例如,供給(生產)可以決定需求(消費),人們只能消費生產出來的商品和服務;但需求(消費)也可以決定供給(生產),因為不適合需求或消費的商品和服務就是無效供給和盲目生產。又如,對本期或短期來說,投資屬于需求,表現為支出貨幣購買生產要素;但對于下期或長期來說,投資即沉淀的資產決定生產和技術狀況,又屬于供給。因此,協調推進供給側與需求側的改革與發展,要有辯證的政治經濟學整體思維和精準的操作藝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括供給體制和科技等方面的創新發展,包括供需關系、產業結構等方面的協調發展,包括生產和消費等方面的綠色發展,包括外貿結構高級化和中外雙向投資等方面的開放發展,包括居民收入提高與經濟增長同步和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共享發展。可見,新發展理念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科學指南。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馬克思主義研究學部主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