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邊吹來一陣微風,瓊中什運鄉敬老院內綠樹如茵,遠處的昌化江上游碧波蕩漾。誰也不會想到,7月25日,那里漂浮著一具70歲老人的遺體。老人姓王,住在什運鄉敬老院。那天下午,她的遺體被人發現。“河邊有一片菜地,附近居民和老人從敬老院的小門進入。除了種菜,王阿婆也常去河邊摸螺。我們提醒過很多次。”敬老院院長黃彩霞說。事后,警方斷定老人為意外溺亡。老人的家屬獲得了3000元“五保戶”喪葬補償,以及保險理賠,她的三個女兒十分悲痛。
什運鄉敬老院有13名老人,3位管理員肩負著老人的衣食住醫葬。清風拂綠樹的景觀之下,老人房間的廁所卻經常堵塞。在瓊中全縣,共有10個鄉鎮敬老院,管理員人數平均每院2人以上,要照顧總計133名集中供養的“五保戶”老人。“今年瓊中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3%以上,根據標準,已經邁入了老齡化社會。”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民政局老齡辦主任曾承龍說。這也意味著隨著老齡人口的增長,鄉鎮敬老院面臨強大的挑戰。
七旬老太院外溺亡家屬悲傷不已
什運鄉敬老院有一本老人外出登記本,每一位老人要離開敬老院都必須在本子上登記外出的地點和時間。7月25日,王阿婆的名下登記為外出,地點是菜地。“這是我登記的,午飯后沒看到老人,其他老人說她去菜地了。”敬老院院長黃彩霞說,她最早發現了老人的遺體。
臨近晚飯時間,仍然不見王阿婆的身影,黃彩霞來到菜地尋找,一無所獲。“在院里院外到處找,一直找不到人。”黃彩霞開始焦急起來。直到下午6點左右,在河邊玩水的兒子告訴她,河里有一具遺體。黃彩霞趕緊來到河邊。“遺體面朝下漂在河面上,我一看衣服,就知道是她。”黃彩霞頓時嚇得大哭,一路哭著來到派出所報警。
當天晚上,王阿婆的女兒來到敬老院,公安機關也介入調查。“經過警方確認,阿婆是意外溺亡。”什運鄉政府民政助理周德春說,敬老院為老人購買了保險,已經交由家屬辦理。檢查遺體時,發現老人的前額和小腿有撞傷痕跡,身上背著一個小筐,光著腳。“筐里有幾只河螺,推測是在河邊摸螺時不小心滑倒撞傷導致溺水。”黃彩霞說。
王阿婆有三個女兒,根據“五保戶”標準,她達到了入住敬老院的資格。三個女兒都不在什運鄉,她獨自住在敬老院里。“敬老院就在河邊,有一扇小鐵門。以前這扇門從來不關,直到母親出事之后才封鎖了鐵門。”提起母親,王阿婆女兒王女士十分悲傷。“我們覺得敬老院應該負一些責任。”
周德春表示,老人事出意外,目前警方已結案。“老人的后事已經辦完,民政部門將盡力為家屬爭取應有的補償。”
老人生前常去河邊 事后唯一鐵門已封鎖
在什運鄉敬老院,記者看到了這扇鐵門已完全關上,一把新鎖掛在上面。透過鐵門,可以看到石階之下的大片菜地,以及遠處昌化江上游。
王女士介紹,母親平時身體很好,近段時間沒有生過病。“母親的意識清醒,是正常人,可以與人交流,能夠自理。”這一點也得到黃彩霞的認可,“王阿婆的身體不錯,生前喜歡到河邊摸螺。我們為此說過她,讓她不要去了。她總說自己身體好,還是常常去河邊。”整理老人遺物時,黃彩霞發現了一個小包。“里面是100多元錢。阿婆每次摸到螺就會拿去市場賣,這是她賣螺換來的錢。”
什運鄉敬老院對每位老人進行分隊,每隊設一位隊長幫忙照看隊員。黃彩霞說:“敬老院人手有限,已經在努力照顧好老人的生活起居,無法全天無時不刻看著老人。老人也有思維,無法強制要求老人。”王文忠是負責照看王阿婆的隊長,事發當天,王文忠患上了感冒。
“敬老院建在河邊,河邊有一大片菜地,其中不少是附近居民的,也有院里老人種的。可是附近的河岸,只有這一處通往河邊的入口。”對此,黃彩霞也很困惑,“最初鐵門是鎖上的,附近居民到不了河邊的菜地,就找到敬老院來。老人們也吵著要到河邊種菜,堅持要一把鑰匙。只好給他們配了一把,可是老人開門之后,卻常常不關門。”事發之后,敬老院沒收了老人手里的鑰匙,并且換了新鎖,緊緊關上了通往河邊的門。
3名管理員照顧13位老人 起居重擔一肩挑
9日中午,80多歲的王文忠斜躺在敬老院的床上,一邊吹著風扇,一邊聽著播放器里的戲曲。此時的黃彩霞剛為家人做好飯,打著遮陽傘回到敬老院,在辦公室收拾一會兒,她得準備為老人們做晚飯。
“目前敬老院里有13名老人,不少是高齡老人,其中還有重病以及不能自理的。敬老院的管理員加上我只有3個人,負責為老人做飯、洗衣、帶去醫院看病、打掃衛生等工作。”黃彩霞的辦公室外貼著一張值班表,上面一直是那3個名字。
根據當地風俗,老人們要在上午6點吃早餐,黃彩霞和同事不得不在5點起床,為老人做飯。“敬老院里年齡最大的老人80多歲,一些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就像孩子”是黃彩霞最大的感受。
老人們住在一棟兩層的小樓里,睡在鐵架床上,一個房間入住1到2位老人,門口張貼老人的頭像和名字,房間里設有衛生間。“衛生間經常堵塞,我們只能用手掏,經常掏出老人的衣服、用過的紙巾。”老人需要外出看病時,黃彩霞必須陪同,墊付費用也是必須的。“一個月的工資是3400元,有時連著墊幾天,連500元的押金都拿不出來。”
入住敬老院的老人每月只需繳納300元,其余的由政府補貼。“目前各項補貼很多,前段時間還補給敬老院每月3000元的伙食補貼。”黃彩霞希望老人的房間能夠得到改善,管理員人手也增加一些。
黃彩霞說:“入住敬老院的老人名單由民政部門提供,目前的標準是‘無兒無女’、‘60歲以上’。名單上的人數在增長,去年報來30個人。但是有一些不入住,有一些生病需要照顧時才來。”黃彩霞說,實際入住的老人人數變化不大。
老齡化人口趨多 鄉鎮敬老院面臨挑戰
“全縣60歲以上的老人有25760人,全縣人口只有19萬人。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3%,而老齡化社會的標準是10%。”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民政局老齡辦主任曾承龍介紹,在60歲以上的人員中,80歲以上的人口比例達到了14%。
瓊中各鄉鎮共有10所敬老院,集中供養的“五保戶”總人數為133人。“平均每所敬老院有2名以上的管理員,省里的標準是1名管理員對應10位老人。隨著老齡人口的增長,管理員的工作會越來越吃力。”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社會救助局局長黃信亮介紹,對于選擇集中供養的老人,每月給予540元的補貼;對于選擇分散供養的老人,每月提供420元的補貼。“全縣分散供養的‘五保戶’老人有364人,如果全部進入敬老院,會帶來壓力。”
目前,瓊中各敬老院悉數完成硬件改造和合并管理,其中管理員的待遇得到明顯提高。“以前經常招不到管理員,現在能招到管理員,但管理員的配備仍然是目前最大的困難。”黃信亮說。
目前,只有無兒無女的“五保戶”能夠入住敬老院,“無兒無女”也意味著他們難以得到妥善的家庭照顧。“目前瓊中率先啟動了特困人員的護理費,首批總計8萬元。另外將重點考慮引入專業人員或機構,建立護理人員人才庫,提供上門護理。”黃信亮說。
當老齡化的大潮洶涌而來,留給鄉鎮敬老院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缺兵少將”的局面下,迎來入住老人數量快速增長的那天,鄉鎮敬老院能否守好那扇“通往河邊的鐵門”。
?
?
相關鏈接:
盈濱半島有人溺水!海南作家劃皮艇冒死救4人 2人溺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