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8月12日電 (邱宇)在物價、人力成本持續上漲的今天,廢品價格卻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單從價格上看,有些廢品已經接近或低于回收成本,失去了回收價值,成為介于廢品和垃圾之間的“雞肋”,廢品行業也因此陷入萎縮。
100公斤木板只賣10元錢
近日,陳海平因搬家需要處理廢品,但意外的是,原價近千的熱水器只賣25元,油煙機、灶臺和數十斤重的木床不僅沒人收,還要倒貼錢找人搬走。
積攢的10只礦泉水瓶只賣了三毛錢,陳海平不知道拿這錢還能買回什么,“廢品就這么不值錢了”?
廢品回收者王釗不覺得奇怪。“100公斤的床板送到廢品收購站,才賣10塊錢”,他說,“還不夠人力成本”。
王釗在北京收了六年廢品,月收入從8000元減少到3000元。他打算年底改行,因為“太難做了”。廢品價格逐年降低,賣廢品的居民越來越少。
現在,500毫升的普通礦泉水瓶一個收三分錢,以五分錢的價格賣給廢品收購站。三年前,同樣的瓶子,從居民手里一毛二收過來,可一毛七賣給收廢站,凈賺五分錢。
其他廢品的價格也在下降。廢鐵從一公斤三塊降到一塊,廢紙箱從一公斤一塊八毛降到九毛,好一些的透明塑料從一公斤四塊八降到兩塊二。
“僅剩的一點利潤也快被壓沒了”,王釗說。
北京某社區居民將空飲料瓶投入飲品包裝自動回收機,并收到相應的硬幣。該回收機不僅方便居民處理垃圾,還提醒人們參與環保。中新社記者 張宇攝
廢品回收人員流失嚴重
越來越多的人不愿從事廢品回收工作。
根據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發布的《中國再生資源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16)》,2015年,全國有回收企業13萬家,比2014年減少7000家;各類回收站(點)30萬個,比2014年減少5萬個;回收行業從業人員1500多萬人,比2014年減少300多萬人。
廢品價格低迷是人員流失的原因之一。報告指出,2015年,廢鋼、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等十大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總值為5287.4億元,同比下降17.8%。
“再生資源回收屬于半公益性質的行業,廢品價格下跌之后,利潤就更少了”,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會員部副部長曹陽說,“不排除一些企業賠本經營的情況”。
原材料價格走低、產能過剩是背后原因
廢品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受原材料價格走勢的影響。
以塑料為例,石油是其主要原料。自2014年下半年起,國際油價從每桶100美元一路走跌,目前在每桶40美元附近徘徊。“ 原生塑料的價格隨國際油價同步下跌,由于要保持一定的價差空間,廢舊塑料的價格也會受到打壓”,隆眾資訊塑料分析師石磊說。
他說,原生塑料價格下降后,對廢舊塑料的需求也隨之減少。例如,塑料薄膜由原生塑料和廢舊塑料進行配比加工而成,現在廢舊塑料的比例大大減少,甚至于不用。
華東重點市場廢鋼價格走勢圖。圖片來源:卓創資訊
產能過剩也對廢品市場有一定的沖擊。從廢鋼價格來看,卓創資訊數據顯示,華東重點市場廢鋼價格從2013年年初每噸約3000元的高點降至2016年年初每噸1050元。
“廢鋼鐵價格緊隨鋼材價格波動”,卓創資訊分析師崔紅說,“鋼材價格下跌是因為前幾年鋼鐵項目投產過多,造成產能過剩。與此同時,房地產等行業對鋼鐵需求下降,鋼鐵庫存激增,導致鋼材價格持續下跌。而鋼廠為了維持利潤也不得不對廢鋼鐵原料持續壓價”。
國家政策補貼力度有待加強
王釗說,在廢舊家電中,不能當作二手貨銷售的熱水器、油煙機價格尤其低廉,空調、冰箱相對好些。
“這是因為政府對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和電腦,也就是‘四機一腦’的回收有政策補貼,也有專門的拆解設備”,曹陽解釋說。
根據2012年發布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四機一腦”成為首批被納入基金補貼的產品。2015年發布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2014年版)》將品類從5類擴大至14類,吸油煙機、電熱水器、手機被納入其中。
“但是,針對新增的9類產品,政府尚未出臺補貼細則”,曹陽說,“企業一般不愿拆解”。
她說,由于廢品回收人員不愿收集,一些原本可回收的低值廢棄物大量進入垃圾回收環節,給焚燒和填埋帶來壓力。“以北京為例,周邊的垃圾填埋場已經不堪重負”。
曹陽說,目前正在推動實施的垃圾分離處理與再生資源利用“兩網融合”將致力于解決上述問題,她建議政府加大政策補貼力度。
再生資源問題引發政府關注。近日,國家發改委就《循環發展引領計劃》(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提出將強化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備案管理,完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基金。(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完)
?
?
相關鏈接:
男子兩萬私房錢藏舊碗柜 妻子不知情當廢品賣掉
海口龍華清查“城中村”廢品收購站 開展消防安全檢查
男子網購商標炮制假名酒?從廢品站購舊酒瓶
從廢品站買來高檔酒瓶?男子制售假冒白酒受審
海口一廢品收購站起火濃煙滾滾 疑似電焊作業引發
收廢品師傅徒手接住六樓墜下女子 多處骨折住院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