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瓊劇《王國興》劇照
核心提示
戲曲藝術的薪火相傳離不開青年一代的接班人。瓊劇作為海南地方大戲劇種,興起于海南島,遠播廣東、廣西部分地區和東南亞各國,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其間經歷千錘百煉,已經形成獨特的戲曲風格,并在全國戲曲中獨樹一幟。
如今,瓊劇人才培養雖然已經形成了中專到本科的教育體系,但經常面臨生源缺乏、條件不佳的尷尬局面,進而對各瓊劇團吸收新鮮血液、培養舞臺演員等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瓊劇人才斷層現象嚴重。近日,記者對瓊劇現狀及主創人才的情況等方面進行了走訪調查。
百度詞條
瓊劇,又稱瓊州劇、海南戲,是海南省的漢族民間戲曲藝術。瓊劇是南方戲劇的其中一個支系,主要以海南話為戲曲語言,因此流行地域亦僅限于海南島及兩廣之間。瓊劇是當地的本土文化象征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2008年6月,海南省瓊劇院、海口市申報的瓊劇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A
民營瓊劇團
困境瓊劇市場蕭條、劇團經營困難導致人才流失
已成立12年的海口仙興瓊劇團在海南瓊劇界小有名聲,受到很多老百姓的歡迎。“海南老百姓在過年過節時,總喜歡邀請瓊劇團去唱幾出大戲,而受邀的劇團大多以民營為主。”海口仙興瓊劇團團長陳芳才告訴記者,在鼎盛時期,海南有50多家瓊劇團或戲班,可時至今日,民營瓊劇團的處境和經營都十分困難,不少瓊劇團早已關門歇業。
“就我們劇團來說,在2014年超強臺風‘威馬遜’后,經營受到重挫,至今都沒恢復。以前年均可以演出280場左右,現在只有190場左右,削減了近100場。”陳芳才說,文昌是劇團主要的演出市場,在遭受臺風重創后,當地經濟處于恢復發展期,給瓊劇團也帶來了很大影響。“因為經費困難,留不住好演員,也排不了新戲,劇團已經壓縮到30多人。為了節約成本,類似搬運道具、搭建舞臺等能夠自己動手的活兒,大家都一起干。”陳芳才說,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劇團內主要演員的工資較高外,年輕演員的工資水平一直較低,但他寧愿借錢也要給演員發工資,“沒辦法,為了穩住他們的心。”
對此,海南瓊輝劇團團長蘇海艷也表示,很多年輕演員招進來容易,留下來難,“年輕演員在民營瓊劇團的待遇一般,做的事情又很多,只有愿意吃苦的年輕人才肯留下來。”
期望 盼有關部門多支持民營瓊劇團的發展
“有些年輕人不愿吃苦,看著其他行業工資稍微高一點,他們就動了辭職的念頭。而且很多年輕人對瓊劇不感興趣,只是當做一份糊口的工作。”陳芳才說,為了給劇團補充新鮮血液,他也到省藝校瓊劇表演專業“搶學生”,“這些學生經過系統的學習,有一定的瓊劇基礎,后期培養起來也少費點心。”陳芳才希望有關部門能更加重視民營瓊劇團的發展,給予更多支持和補貼,讓更多老百姓繼續觀看瓊劇演出。
B
省藝校
困境招30人僅2人報名,瓊劇表演專業招生難
海南省文化藝術學校(下稱省藝校)是我省目前唯一一所公辦綜合性中等藝術專業學校,同時也是全省唯一一個設立瓊劇表演專業的學校。該專業從1960年開設至今,已培育出無數優秀的瓊劇人才,目前活躍在省內各個專業瓊劇團中近90%的演員、演奏員都是從該校畢業的,其中不乏許多知名瓊劇演員。
但近年來,省藝校的瓊劇表演專業招生情況不太好。“我當年(1986年)進校的時候,1000多人競爭40個指標,競爭激烈,沒有真功夫是選不上的。現在指標多了,但招生情況很不穩定,有時能招滿,有時缺十幾個人。”該校瓊劇教研室主任劉秀蓉無奈地說。
記者從海南省中招網上了解到,省藝校與海南師范大學合作的中職與普通本科“3+4”戲曲表演(瓊劇表演)專業今年計劃招生30人,記者從補錄公告中獲悉,該專業需補錄28人。由此可知,該專業在提前批投檔階段只有2人報名。“這個專業去年計劃招收20人,最后只招到9人,沒想到今年的情況更差。”劉秀蓉說。
“現在很多孩子沒接觸過瓊劇,不了解這門藝術,沒有形成個人愛好,就很難保持對專業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劉秀蓉告訴記者,該專業每屆有40多名畢業生,但拔尖的只是少數,最近幾年,學生的質量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