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由北京開往深圳的G79次高鐵列車發(fā)生停電故障,上千人被悶在40℃高溫的車廂內近2小時,旅客們大汗淋漓,有的熱得“差點虛脫”。盡管鐵路方面當天向旅客致歉,但面對應急服務滯后的現(xiàn)實,鐵路方面應該多想破解之策。
事實上,類似事件已不止一次發(fā)生。今年2月,北京開往宜昌的G555次高鐵在河北兩次停車,因車廂悶熱,有旅客昏厥。去年8月,福州開往上海的G1634次高鐵發(fā)生故障,中途暫停近1個小時。2011年7月,一起供電中斷事故導致多輛列車中途停車、斷電斷水沒空調。
近年來,高鐵已經成為人們遠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也是我國引以為傲的一張名片。雖然停電故障事出有因,也是小概率事故,且不能開門通風也是為確保安全,但鐵路方面對屢有發(fā)生的同類事故,不改善應急服務工作,就不能合理解釋了。
安全舒適,是鐵路客運的基本要求。在處理突發(fā)事件時,鐵路方面既要堅持安全第一,也要保障旅客舒適。事實上,列車中途停車的應急預案不是沒有,從一些地方鐵路局、段公布的實施細則看,應急預案內容還相當完備。多起類似事故中,旅客均反映喝不上水、透不了氣、找不到乘務員,這都提醒鐵路方面應該在應急預案落實上多下功夫。
高鐵一遇斷電車廂就成“悶罐”的問題,并非沒有破解之策。比如,是否可以加大應急備用電源功率支持車廂照明和空調,車廂是否可以設計出用于應急通風的天窗,臨近車站是否可以提供應急補給等等。
從京津城際鐵路在2008年開通算起,不到十年時間,我國的高鐵事業(yè)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確實不易。著眼取得更大成就,鐵路方面不僅要建好“硬件”,也應多考慮服務等“軟件”,以人為本、心系旅客,精益求精、不懈努力,把服務保障搞上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