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綠水青山,做后發趕超大文章——
□本報記者 龐峰偉 高啟龍
8月9日晚,巴中市平昌縣南天門森林公園,一場夜雨不期而至。成都一家旅行社的經理龔思宇在微信朋友圈曬出多張巴山夜雨美圖,“巴中的綠水青山讓人不思歸。”
天藍、山青、水綠,巴中良好的生態環境與后發趕超的壯志能否兼容?轉型發展的競爭力在哪里?“家底”并不殷實的巴中,選擇在綠水青山上做文章,全面推進“五彩巴中”建設,加快綠色價值再造,打造以綠色生態為核心競爭力的新興增長極。
好山好水好空氣 孕育綠色新經濟
8月初的巴州區水寧寺鎮三皇村,山坡上一片片獼猴桃樹,一顆顆雞蛋大小的獼猴桃掛滿枝頭。村民楊暢說,三皇村水土好,種出的獼猴桃銷路不錯,去年他家收入超過4萬元。
收入不僅來自種果樹,巴州區還舉辦獼猴桃采摘節,發展體驗農業,帶火了鄉村游。距巴中城區不遠的三皇村、佛龕村、巾字村等村,已成市民周末休閑玩耍的好去處。去年,佛龕村依托鄉村游實現收入4000余萬元。
好山好水好空氣轉化為經濟效益,巴中近年來興起的鄉村游,無疑是很好的平臺和抓手,促使綠色農業、新型工業、生態旅游業“三產融合”。
巴中還探索出“巴山新居+特色農業+生態旅游”的發展路子。上半年,巴中新增現代農業萬畝示范區5個、巴藥基地1300余公頃、茶葉基地2600公頃,新涌現出平昌三十二梁、巴州區巾字村、南江縣“醉美玉湖”等一大批鄉村旅游新景點,鄉村游、山區游、環線游全域旅游格局正在形成。
今年上半年,巴中接待游客1146.1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91.6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6%、37.4%。
升級傳統產業 做大“綠色增量”
寬敞的車間里,粗紗機、細紗長車、自動絡筒機等數字化設備運作不停,偌大的車間里只需幾個工人——這是記者在巴中市經濟開發區中興紡織廠里看到的場景。
成立僅5年的巴中經開區,是巴中經濟發展的明星。這里集聚了一大批新興產業企業,它們中的佼佼者年產值達數億元甚至數十億元。“要結合供給側改革,通過市場機制,讓一些曾對生態資源造成破壞的傳統產業有序退出;同時以園區建設為載體,發展附加值更高的產業。”巴中市有關負責人表示,寧可犧牲眼前短期經濟利益,也要潛心追求長遠可持續發展。升級傳統產業,做大“綠色增量”,成為巴中的選擇。
巴中對前來投資的項目一一甄別,對污染企業零容忍,先后有造紙、礦產資源采掘等數十個有合作意向的污染項目被拒之門外。
綠色、生態項目則一路綠燈。如今,以渝翔機械、普瑞制藥、意科碳素等企業為代表的機械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飲料四大重點成長型工業在巴中方興未艾。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巴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4%,居全省第3位。
綠水青山生長出“宜居競爭力”
綠色產業體系是巴中推進綠色發展的支撐,生態宜居宜業則是根本。
目前,巴中全市森林面積達70.8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7.6%,有國家森林公園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個……越來越講究生活品質的人們發現,巴中還是一處養生養老的好地方。2015年,巴中市市域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90.8%,PM10年平均濃度僅為61微克/立方米,獲得四川省環境空氣質量考核激勵資金543.28萬元。
“生態環境不僅是一種生產力,還是一種吸引力,更是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綠水青山生長出“宜居競爭力”,這在巴中已成共識。每天清晨和傍晚,很多巴中市民喜歡到望王山運動公園鍛煉身體,天空的“巴中藍”和群山的“巴中綠”讓大家感慨“幸福指數高”。
綠水青山代替“鋼筋水泥”,森林康養不斷為巴中聚集著人氣。依托米倉山、空山、鎮龍山、天馬山4個國家森林公園,巴中正著力打造森林康養特色品牌。
資本迅速嗅到了商機,巴中對外推介項目時,養生養老等健康產業特別受青睞。目前,巴中已建成森林康養步道60公里,儲備包裝森林康養產業項目24個,不少成都、重慶、西安等地的游客把巴中作為休閑養生、養老的好地方。
?
?
相關鏈接:
【治國理政地方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脫貧攻堅可期可待
上海自貿區:制度創新 活力增強(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新理念帶來新變化)
【治國理政新實踐·廣東篇】領跑中國經濟 廣東實現“十三五”完美開局
【治國理政新實踐·廣東篇】扎實推進供給側改革 助力廣東引領經濟新常態
【治國理政新實踐·江蘇篇】議案網上辦 信息掌上讀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