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將于17日至21日訪華,這是她出任民盟政府職務后首訪東盟之外國家,顯示其高度重視對華關系,也證明中緬胞波情誼風雨不變,中緬關系仍然沿著“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的軌道穩步前行。
有媒體此前炒作“昂山素季是先訪華,還是先訪美?”的猜測,似要以此判定緬甸新政府外交是偏向哪個大國。筆者認為,這是對緬甸外交的誤解,也是對緬甸和中美兩個大國關系的誤解。
緬甸外交傳統原則是“獨立自主和中立主義”,從不倒向任何大國,不會在中美間“選邊站”。昂山素季出任外長后就表示,緬甸要發展與所有國家的友好關系。她出任國務資政后,單獨率團出訪的第一站是泰國,然后是訪華,9月出席聯合國大會并訪美。這說明昂山素季既重視東盟,也重視發展與中美等大國的關系。昂山素季5月會見美國國務卿克里時強調,要發展與美國的友好伙伴關系。而且,昂山素季國務繁忙,從外交實際操作看,很難在9月出席聯大前先單獨訪美。
緬甸民主轉型與國家發展主要靠自身努力,但其挑戰多,底子差,經濟、社會、政治、民族等領域的矛盾多,亦需要他國,尤其是大國支持。建立與大國的良性互動格局,爭取更多國際資源發展國家,這才符合緬甸根本利益。
一方面,民盟政府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任務艱巨,努力招商引資,需要中國這個最大鄰國的幫助。中國是緬甸最大外資來源國,截至今年7月底,中國(含香港) 對緬協議投資總額達約254億美元,占緬吸引外資總額近40%,是美國、歐盟、日本等對緬投資額之和的約3.5倍。緬甸基礎設施落后,嚴重制約經濟發展,但政府財政連年赤字。亞洲開發銀行今年3月報告指出,到2030年緬甸改善交通需600億美元。緬甸發展基礎設施主要依靠中國、日本等國和國際組織的資金支持。由于投資大、周期長、回報少,美、歐等很少投資緬甸的基礎設施。中國則愿意通過投資、援助、優惠貸款等方式助緬建設道路、橋梁、港口,改善物流狀況。同時,緬甸缺電,停電成為影響緬甸百姓生活、經濟運行、吸引外資的“持久難題”。8月12日,緬甸電力部官員表示,民眾反對火電廠,而天然氣發電成本高,水電最為經濟,希望民眾支持水電建設。目前,只有中國、泰國等少數國家愿意投資緬甸水電項目,美國不愿意投資。
此外,緬甸的和平進程亦需中國的大力支持。中緬兩國有2200多公里長邊界線,維護、促進邊境地區的和平、穩定、發展是雙方的共同心愿。當前,緬甸新政府全力推進民族和解進程,即將召開21世紀“彬龍會議”。作為緬甸的友好鄰國,中國一直關注和支持緬甸和平進程,一直在發揮勸和促談的作用。
另一方面,緬甸要重新融入國際社會,亟需美國等西方國家支持。緬甸民主轉型仿效美歐體制,其議會、政府、政黨的運作學習西方經驗,緬甸產品出口美國市場獲“貿易普惠制”待遇。美、英、日、德、法等為主的“巴黎俱樂部”過去五年共減免緬甸債務約60億美元,歐美國家成為緬甸外援的主要提供者。
緬甸是東南亞國土面積第二大國家,比英國和德國的國土面積總和還大,地緣位置重要,地處印度洋沿岸,連接印度和中國兩個大國,也是連接東南亞和南亞的樞紐。中國與東盟互聯互通、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需要緬甸相助。美國的東南亞外交、“亞太再平衡戰略”和“印太戰略”的推進也需緬甸配合。
歷史表明,大國在緬甸良性互動對緬甸及大國的利益善莫大焉。從地緣戰略上看,緬甸最佳外交路徑是借助地緣優勢,搞好與中美及其他國家合作,對接美、中、印、東盟等的區域合作戰略,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成為連接多個大國、連接東南亞和南亞的地區生產、物流與貿易中心,再現昔日中南半島強國的風采。
中國也在總結與緬經貿合作的經驗,優化投資方式,更多支持緬甸民族工業發展以擴大緬甸出口、減少其常年存在的貿易逆差,增加就業,改善民生。中國并沒有與美國等在緬甸“唱對臺戲”的意圖,中國提出的“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一帶一路”等區域合作倡議或機制,均是開放性、合作性的,有助于緬甸及地區國家的發展,也需要緬甸和其他國家的參與。今年4月,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問緬甸,成為緬甸新政府成立后第一個訪緬的外長。不久前,王毅外長在老撾萬象再次與昂山素季會晤,昂山素季表示中國是抱有善意的最大鄰國。
昂山素季9月訪美時,料奧巴馬政府會對其禮遇有加,借機拉攏緬甸配合美國制衡中國崛起的亞太戰略。但從緬甸外交原則與國家利益來看,料其不愿卷入美國在亞太針對中國的地緣政治博弈中去,因為這會讓脆弱的緬甸在美中兩大國之間左右為難。
(宋清潤 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
?
?
相關鏈接:
美駐緬甸使館演習致虛驚一場 館方向緬軍警致歉
美國駐緬甸大使館舉行安全演習致虛驚一場
李克強會見緬甸總統
緬甸北部礦區塌陷百人被埋 生還希望渺茫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