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以東寨港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為依托,建設“海澄文”紅樹林海洋生態旅游區。 記者 石中華 攝
記者?羅津
2015年,海口市海洋產業總產值250.07億元,比2010年增長98.8%,“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14.7%,約占全市GDP的21.5%,約占去年全省海洋經濟總產值的23.8%。雖然海口市的海洋經濟發展迅速,但仍存在海洋經濟總量偏小、海洋產業結構不夠合理、海洋漁業轉型升級壓力重重等難題。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大眾旅游、全域旅游的機遇來到,海口積極謀劃探索,不斷拓展藍色經濟空間,打造更多有市場需求的旅游吸引物,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和實體經濟。
包裝策劃一批重點項目?推動海洋旅游業創新發展
在“海澄文”一體化框架下,海口積極謀劃建設“海澄文”海洋旅游經濟帶,以西起澄邁灣、東至木蘭灣,涵蓋海口灣、鋪前灣的海域和海岸帶為規劃建設區域,依托其濱海海岸帶、海域資源和海洋旅游硬件和軟件設施,包裝策劃一批重點項目,推動海洋旅游業創新發展、差異化發展、跨越式發展。
當前,我市規劃在金沙灣榮山寮海域離岸建設人工島,以健康、養生、旅游等產業為核心,引進海島休閑、康體養生、旅游度假等項目,復制實施博鰲樂城醫療旅游先行區的政策措施,打造國家康養旅游示范基地。以南海明珠人工島、秀英港填海項目和木蘭灣新區為依托,建設郵輪母港、郵輪停泊點、國際游艇會、運動主題公園、水上飛機碼頭、國際娛樂城及海洋游樂園等配套設施,形成郵輪主題旅游區。放大海南國際旅游島免稅購物政策效應,增強省會展會功能,使海口成為海洋旅游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面向世界的重要國際交往平臺。
我市以海口東海岸和正在建設的如意島、規劃建設的吉祥島為依托,打造東海岸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突出“藍色時尚的海洋文化”,重點打造生態觀光體驗、海洋主題娛樂和休閑度假三大主導產品,引導建設海上休閑型時尚酒店集群、海洋主題樂園和高端度假產品,形成具有海洋特色的集時尚創意、時尚交流、休閑娛樂、休閑度假于一體的低碳、生態、環保型高端海島旅游度假區。
在海洋生態旅游方面,我市以東寨港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2個無居民島、演豐漁家風情小鎮以及澄邁花場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和文昌清瀾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為依托,建設“海澄文”紅樹林海洋生態旅游區;海洋探秘和海上古絲綢之路旅游,發掘1605年的瓊州大地震遺址東寨港海底村莊的神秘,整合海口騎樓老街歷史文化遺址、文昌鋪前古鎮南洋民居建筑等歷史文化資源,深度挖掘海口烈樓港、白沙津、海口浦等古港口歷史變遷和海上絲綢之路歷史遺跡,開辟海洋探秘考察和歷史文化旅游線路,為海口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提供歷史依據。
壯大海洋交通運輸業 探索海洋漁業轉型升級
不僅是旅游,海口還延展自身因海而生、依港而興優勢,推進港口港務資源整合,提升壯大海洋交通運輸業。加快整合全省“四方五港”,消除內耗和惡性競爭,推動資源優化配置。同時,加快秀英港搬遷和馬村港貨運樞紐、新海港陸島中心的開發建設,統籌謀劃港口腹地和配套產業,推進港區建設向縱深發展。以國際化的視野積極走出去,謀求與世界頂級企業合作,借船出海、借力壯大。
深耕海洋、牧海富農,海口未來將不斷探索海洋漁業轉型升級路徑。采取“企業+漁民”專業合作社的模式,在北部灣距離新海港約7公里處和東海岸旅游休閑娛樂區選址合適海域試點建設海洋牧場,底播增殖濾食性沙蠶、貝類等海岸性濾食性底棲生物,增殖放流適合本海域生長的各類魚苗,進行海藻(草)床養護種植,開展多元性增殖,組成生境修復模式,兼顧促進漁民轉產轉業和海上休閑漁業發展。
同時,積極推進漁業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海口漁港和避風港布局,完善公共服務功能,重點建設海口東營國家一級漁港,將其建設成為集漁業港口、漁人碼頭、漁業產業園、漁品交易、漁村文化、休閑漁業、餐飲娛樂、濱江景觀等功能于一身的現代綜合漁港,使項目既能提高漁民收入,發展漁區經濟,又能提升當地旅游品質,促進漁村和旅游相互協調發展。
在科技興海上,海口探索培育發展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關注本地高校對海洋藥物的研究,為我市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提供技術支撐。并且加強與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合作,發揮海洋三所在技術研究與資源開發、生態系統與環境保護研究和海洋科技創新領域的技術優勢,為我市在圍填海開發建設、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海底村莊和古港口探考、科技興海等方面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助力海口發展海洋高新技術產業。
(海口網8月18日訊)
?
相關鏈接:
海口南海大道、龍華路海醫路段等11個路段仍未通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