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對訂單、裝貨打包、送往快遞……每天上午,是40歲甘肅宕昌中藥材老板張軍最為忙碌的時刻,做了幾十年中藥材生意的他,將成功濃縮為“運氣+品質”,而這份好運便是電商,“是電商讓‘藏于深閨’的寶貝走出大山”。
甘肅宕昌縣素有“千年藥鄉”美譽,中藥材種類達690多種,是甘肅中藥材主產區之一。該縣為國家級貧困縣,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交通閉塞,當地農民守著富饒的中藥材卻一直受窮。
當歸、紅芪、黃芪、黨參……出生于70年代的張軍,打小就可以輕易叫出每種藥材的名字,“那時幾乎每家每戶都種植中藥材,普遍都是5000多斤,種植黃芪達2至3萬斤;如果價格好,一年可以掙1萬多元”。
回憶起90年代當地中藥材種植的“繁盛時期”,張軍說,當地的水和氣候都適合中藥材的生長,尤其是當歸和紅芪,藥性特別好,甘肅隴西、廣西、廣東的客商都來此收購,“人頭攢動,非常繁華,藥材市場旁邊的一家早點攤的銷售額,是其他早點攤的三倍之多”。
“中藥材豐富,誘惑很多,風險也不少”是張軍對過去中藥材市場的印象。他說,信息閉塞,農戶對中藥材市場也不了解,價格都由外地客商來決定,農民只需“按部就班”種植,收成后拉至市場販賣,“客商說市場價格漲了就漲了,塌了也就塌了,那時種植全靠運氣”。
1998年,“好運”暫停了。張軍每次回憶起仍“心有余悸”,當年全縣中藥材農戶幾乎都“賠慘了,家中多年的積蓄全賠進去了,種怕了”。此后,張軍家里三年沒有種植中藥材,而賣不出去的囤貨,也幾乎賣了三年。
“我們有那么好的中藥材,為什么還是掙不到錢?”張軍說,農民對市場的不關心、不了解,信息的閉塞,交通不便等,都是造成種植中藥材面臨風險的原因,“我們太被動了”。
2012年,宕昌縣承辦了中國甘肅隴南(宕昌)中藥材產地對接洽談會,“電子商務”和網絡化銷售的理念被帶進了深山。當年,張軍第一次“觸電”電商。
2014年,張軍將自己的中藥材在朋友的網店展示。當年7月,張軍獲得了第一份“網絡訂單”,一位廣東客商“點名”需要手工切片中藥材600多公斤,至此成為了張軍的老客戶。
宕昌縣商務局局長程剛介紹,2014年該縣成立了電子商務中心,從最初的兩三家淘寶店,目前該縣共有網店1020家,累計線上交易額達到1.2億元。同時,該縣還加快電子商務扶貧服務站點工作,構建助農增收新渠道。以全縣150個建檔立卡村為重點,與整村預脫貧村相對接,下達了建設1個縣級電商扶貧服務運營中心,6個鄉級電商扶貧服務站,42個村級電商扶貧服務點,目前,已建成鄉級服務站4個,村級服務點7個。
程剛說,為了促進當地農民增收致富,該縣還開展了系列電商培訓活動;加大電商人才培訓,整合部門資源,聯合扶貧、雙聯、團委、婦聯等部門開展電子商務創業技能培訓、冬季大學生移動電商創業技能培訓活動,目前累計開展培訓21次2420余人,通過培訓,新增農戶網店21家,合作社創辦網店6家,大學生網店數新增8家。
現今,張軍也開了一家為“福柴百味”的網店。為了適應現代人的飲食習慣,該公司還研發出各種功效的養生藥膳包,去年銷售量達5萬多包。
2016年,宕昌縣還將和阿里巴巴合作實施“千鄉萬村計劃”和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項目,推進農村淘寶的發展。張軍說,電商讓中藥材走向全國,讓過去守著富庶依舊貧困的日子遠去,同時返鄉創業的年輕人也多了起來。(完)
?
?
相關鏈接:
甘肅酒泉酒鋼公司西溝礦火災致12人死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