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8月22日消息(記者張甜)“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提起他,周圍的人都會笑呵呵地把這12個字脫口而出。
“三分鐘之后結束,馬上做個短評填進去。”耳機中傳來導播的指令,沒有半秒的遲疑,一段立意高遠、充滿了人情味的評論娓娓道來,為持續了12個小時的《直擊大暴雨》直播節目圓滿收篇。
他很年輕,但卻已是海口電視觀眾十分熟悉的“名主播”;他很年輕,但黨齡已有8年。他叫閆路愷,播音名路愷,海口廣播電視臺節目主持人,今年28歲。
從生物到播音,找到人生航向
當一個個菌種通過毛細吸管準確無誤地滴落在培養基上,實驗者就可以順暢地呼吸,不用再那么小心翼翼。“那時,一進實驗室就是一個星期,整個人的身心都在實驗里,除了吃飯和睡覺。”2006年,路愷從山西臨汾考入海南大學農學院生物技術系,“全家人都期待著我能在生物科學上有所成就。”
帶著家人的期盼和對學業的尊重,路愷一頭扎進專業里,三次獲得一等獎學金,一次獲得國家獎學金。“生物技術實驗必須一絲不茍,來不得半點馬虎。”回憶起大學的學習經歷,雖然與現在的工作不沾邊,但路愷卻認為,現如今他從事新聞工作嚴謹的工作態度和邏輯思維都是在那個時候煉就。
學習之余,興趣也需要找到出口。大一的一天下午,廣播里充滿了磁性的聲音敲動著路愷的心,尋著聲音,路愷推開了校園廣播站的門,他的人生航船之門也就此打開。
“在我的聲音通過麥克風傳出去的那一刻,我篤定我此生就做這一件事了。”路愷回憶,校園廣播員一個人一期要負責60分鐘的節目,采編播全由一人完成,但這60分鐘對于他是莫大的享受。
從生物科學到播音主持,路愷的人生航船在轉向中順利起航:大二他當上了校園廣播站的站長,大三作為交換生到臺灣的成功大學學習并自修了表演系的課程,大四順利考入了海口廣播電視臺。
“我的爸爸是一名黨員干部,他永遠是團隊的向心力和主心骨,我想成為他那樣的人。”一進入大學,路愷就提交了入黨申請。2008年5月23日,路愷終生難忘,“我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從音樂到新聞,觸摸傳媒核心
“音樂無處不在,無所不能,在收音機前的你也許能通過這段音樂改變你的心情……”2010年,坐在音樂廣播直播間里的路愷已經實現了從學生媒體人到正式媒體人的轉變,一個出類拔萃的理工男徹頭徹尾地變成了文藝青年。
但文藝之路,路愷只走了四年,他更期待向上的力量。
“我熱愛這個城市,我想要與這個城市同頻共進。”路愷說,媒體的核心是新聞,做新聞的人最能代表媒體的力量,這群人可以成為城市建設的親歷者、觀察者、參與者,甚至是推動者。
帶著對新聞的向往,路愷進行了人生的第二次轉身,而這次轉身卻挑戰的是責任擔當與忙碌艱辛。
“今天直擊大暴雨的特別直播,到這里已經超過12個小時了,如果要選擇一個詞來表達我這一天的感受,那就是:致敬。在這座城市里,我們有自豪感,因為我們無懼風雨;我們有安全感,因為有很多敬業的椰城守護者;我們有幸福感,因為我們都是海口人……”在8月18日的《直擊大暴雨》電視直播中,結束前的3分鐘出現節目空擋,沒有任何時間思索,在直播臺上,在所有觀眾面前,路愷一段3分鐘完美的結束語讓同事們都松了一口氣。“他是一個讓人特別放心的人,任何時候你把畫面切給他,他回應你的一定會是精彩。”《熱帶播報》節目主編呂萌說。
新聞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有時,他完成的不僅僅是工作任務,而是黨員應該承擔的使命和責任。一個月直播60場,平均每天直播3個小時,加上備稿、化妝,每天的工作時間都超過了12個小時。去年8月19日,海口三套正式開播,路愷除了主持重點節目《熱帶播報》之外,又增加了《直播海口雙創》和《雙創夜新聞》。此外,他還連續4年主持海口春節聯歡晚會、主持中國好人榜頒獎晚會、主持《亮見》節目……路愷經歷了太多次的勇挑重擔和臨危受命。
“這個活動很重大,找路愷;這個活動時間緊,找路愷;這個活動會很累,找路愷。”
海口廣播電視臺社會新聞部主任、電視三套總監徐滔說,在他的身上看到的是新時代黨員的蓬勃朝氣和昂揚銳氣。
付出總與收獲相伴而至。
“主持人是節目的符號,我必須時刻保持最佳狀態,用心去與觀眾交流。”帶著滿腔熱忱,路愷收獲了觀眾的贊譽,有許多觀眾專門到臺里找他,有些是為了給他以鼓勵,有些是拜托他解決問題。“只要是政策允許范圍內的,我能幫忙的,都會盡量去做,比如我曾幫助省物資儲運宿舍的居民們溝通解決了成立業委會的問題等等”。路愷說,觀眾的信任就是他的最大成就。
從工作到家庭,努力做到最好
“媽媽,我爸爸為啥這段時間不在家里住了。”早上一睜開眼,5歲的閆楊峻熙又沒看到爸爸,滿臉的失望。“爸爸回來時,寶寶睡著了,爸爸上班時,寶寶還沒睡醒呢。”媽媽回答。
“大家會說他睿智、沉穩、出口成章,只有我才知道他為之付出了多少的努力。”路愷妻子楊靜說,每天晚上,路愷無論回家多晚,都要看書學習,關于財經的、評論的、文學的,“早的時候看到凌晨兩點,晚的時候看到四點。”
提起曾是專職模特,現在放棄了事業的妻子,路愷也滿是心疼。“有次上直播前,她突然暈倒,我在臺里打了120,讓醫生接她去醫院,我下了直播才去醫院看她。”路愷還告訴記者,自己的父母在山西工作,每年寒暑假,妻子都會帶著孩子回山西住段時間,雖然沒有丈夫的陪伴,雖然妻子的家鄉在河北,但妻子總會替他盡那份孝心。
“我是一粒種子,他便是那片廣袤的土地,滋養著我長大……”這是楊靜寫在微博上的一段話,她評價自己的丈夫,“他對家庭的付出不亞于工作,只是相伴的時間少點,但他的那份責任擔當永遠都在。”
采訪結束時,路愷說,自己有兩次榮耀時刻,那就是他曾兩次在黨旗下宣誓:第一次是在讀大三時,他光榮入黨,在學長的帶領下莊嚴宣誓;第二次是今年主持海口“七一”晚會,他帶領新黨員莊嚴宣誓。
“兩次宣誓都是在內心默默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但可能內容會有些不同。”“那你現在的理想信念是啥?”記者問。路愷答:“做好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和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
?
相關鏈接:
海口小伙留“朋友”吃飯被偷手機 去尋被拿刀威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