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農機設備采購、農業項目補貼管理,養殖基地建設項目審核驗收,水產、生豬、蔬菜、“三品”認證管理……涉農各個領域都能窺到“發財之道”;貪污、受賄、索賄、虛報套取財政資金……浙江省海寧市農經系統多名干部將“黑手”伸向涉農補貼,最終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并被判刑。
“我錯誤地認為,自己為公家采購農機設備,管理農業項目補貼,拿一點農機公司給的回扣不算什么事,最多是不正當收入而已。”近日,浙江省海寧市農業經濟局農業行政執法大隊原隊長葉建華在庭審中說。
今年6月,葉建華因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因犯受賄罪、貪污罪,被司法機關依法判刑。
據了解,2011年至2013年,海寧市發放各級各類涉農財政補貼達4.0118億元。從2014年起,該市根據近兩年來各類涉農資金補貼(獎勵)總額較高、容易出現“四風”和腐敗問題的實際,對市農業經濟局開展巡察,發現不少問題。全市共查辦農經系統腐敗案件3起,涉及黨員干部4人,葉建華就是其中之一。
一張發票引出的窩案
海寧市農經局原副局長、海洋與漁業局原副局長李月嬌,海寧市農經局水產技術服務站原站長楊劍立腐敗窩案線索最先被發現。
據紀律審查人員介紹,在一次巡察中,某公司一張發票引起了他們的注意。這張發票金額為4.6萬元,但在入賬造表時寫成了46萬元。經查,這是會計一時疏忽多寫了個“0”所致。但是,這張發票卻被查出是假的。調查繼續深入,一批假發票紛紛現形,李月嬌、楊劍立腐敗窩案也就此引出。
據了解,2009年10月,時任海寧市農經局水產技術服務站站長楊劍立與楊某、周某等人合伙成立一家水產公司,租用土地從事水產養殖,并聯合其他養殖戶以合作社的名義申報沼蝦養殖基地建設項目,獲得省級以上財政補助資金108萬元。
2011年伊始,中央財政支持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開始申報。楊劍立等人因養殖沼蝦虧損,決定共同投資養殖種鱉,再次申報項目獲取補助資金。
為確保申報成功,楊劍立邀約時任海寧市農經局副局長、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李月嬌隱秘入股,四人共同出資從事種鱉養殖。
楊劍立與楊某以水產公司名義申報2011年度上級財政補助資金,當時養殖面積僅60余畝,實際基建投資僅50余萬元,但他們在申報時將養殖面積虛報為318.6畝,并謊稱計劃對養殖場進行高標準改造。申報“如愿”通過后,楊某又采用偽造招標中標通知書、工程施工合同協議書以及虛開工程發票等手段,將實際為57.58萬元的建設資金虛構為219萬余元報賬,獲取各級財政補助資金共計100萬元。第一筆補助資金61萬元到賬后,李月嬌、楊劍立、楊某、周某將其中50萬元平分,其余資金用于四人的合伙經營活動。
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2012年8月,李月嬌、楊劍立分別作為項目績效評價組成員,驗收組組長、成員,對該項目進行了評價和驗收。2013年初,李月嬌功成身退,退股得款65萬元。
目前,李月嬌已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楊劍立被開除公職。兩人因犯貪污罪、受賄罪被依法判刑。
拔出蘿卜帶出泥
在查辦李月嬌、楊劍立腐敗窩案過程中,海寧市紀委、檢察院還發現了其他線索。一名涉案人交代,他曾分別向李月嬌、楊劍立、葉建華行賄。
“老陸,這邊有幾家企業要做有機認證,我已經聯系好了,你過來幫他們做一下材料。以你的名義跟他們簽協議收錢,收1.1萬元。你留4000元,其余7000元給我。”
這是2007年葉建華與杭州某認證公司陸某的一次通話。
當時,葉建華任海寧市農經局科教科科長、海寧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科科長、浙江省農業技術推廣基金會海寧市執行部(2013年變更為海寧市農業技術推廣基金會)副秘書長。
接受這項工作既能和葉建華搞好關系,又能從中賺錢,陸某欣然應允。
在任市農經局科教科科長期間,葉建華利用負責“三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管理的職務便利,兩頭要錢,跟認證中介機構要完再向申請認證的企業要。同時,葉建華在任省農業技術推廣基金會海寧市執行部副秘書長職務期間,還利用負責采購農機設備、管理農業項目補貼等職務便利,多次非法收受農業機械銷售公司所送財物,或向企業索賄。
經查,2004年12月至2014年,葉建華多次收受他人所送財物,共計人民幣66.198萬元,其中索賄9次,涉及金額42.318萬元。
涉農補貼成了“唐僧肉”
經調查,海寧市農經局另外1名中層干部也被牽了出來。
海寧市農經局新能源技術服務站原站長、海寧市新能源服務中心原法定代表人林小平,在負責市農村能源建設規劃編制、項目立項申請、組織項目實施等工作中,與當地兩個生豬養殖場主合謀,通過申報虛假材料、虛構工程等方式來包裝項目,幫助他們獲得專項財政補助289萬元。
2016年6月,林小平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因犯濫用職權罪、受賄罪,被海寧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判刑。
近一年來,海寧市共查辦多起農經系統腐敗案件。該市紀委相關負責人認為,“三農”領域的補貼,本是為了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建設、糧食增產等,卻也成了一些“碩鼠”覬覦的目標。在這些腐敗案中,水產、生豬、蔬菜或是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等的認證,都成了違紀人員染指的領域;國家惠農資金的個別“把關人”,卻成了貪占這些資金的“黑手”。
多名官員的落馬,雖是其自身貪婪所致,但同時也暴露了涉農補貼資金發放中的種種亂象。
該負責人表示,由于農業項目補助資金的申報和審核工作未實行嚴格的分級負責管理機制,導致申報和審定過程不規范。項目審核只在一定小范圍公開,難以讓社會和同行進行審核監督,存在監管盲區。而申報審批權實質上由縣級職能部門或鄉鎮站所掌握,這導致權力集中在基層少數人手中,他們在資金管理使用上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掌管項目申請、審查、上報等“一條龍”環節,一旦這些人相互勾結作案,很難被發現。要遏制該領域腐敗亂象,必須從解決這些問題著手,實打實地加強監管。(本報記者顏新文 通訊員 高峰 馬彩萍)
?
?
相關鏈接:
美軍深陷腐敗丑聞:長期捏造假賬 監管形同虛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