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
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副主任(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趙新力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主任 陳宏兵
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理事長/主任 李閩榕
福建師范大學競爭力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黃茂興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將在杭州舉行,中國作為主席國提出了“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的峰會主題。創新首次列入G20峰會議題,并作為今年峰會的首要議題。如何全面認識全球創新環境,緊緊抓住全球創新戰略機遇,提升G20成員的創新競爭力,推動全球經濟穩定復蘇,將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G20的重大使命。本??匮堏w新力、陳宏兵、李閩榕和黃茂興四位學者對此展開對話。
科技創新深刻改變全球創新生態
主持人:進入21世紀,全球創新活動日趨活躍,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之后,各國都不約而同把經濟復蘇的希望聚焦在創新上,國際創新競爭越來越激烈,全球創新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如何看待全球創新環境的這種變化?
陳宏兵:近年,國際金融危機陰影揮之不去,刺激增長的傳統辦法收效甚微,導致全球增長乏力,總體需求低迷。各國正在努力從創新中尋找新的動力,這一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特點:
一是內容不斷拓展,內涵更加豐富。多數發達國家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推進創新戰略,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投入水平已恢復到危機前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現代意義上的創新已不再局限于科技發明,而是延伸至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微觀上涉及商業模式、企業組織方式和市場行為,宏觀上與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甚至經濟驅動模式等密切相關。
二是各國更加重視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創新成果的實現不能僅依靠科技人員的努力,還有賴于整體環境的改善,需要構建良好的創新生態系統。這一系統包括管理制度、教育系統、市場環境、研發投入等等。
三是創新的世界版圖迅速變化。雖然全球大部分創新活動仍集中在高收入經濟體,但中國、巴西和印度等部分中等收入經濟體正在快速追趕。剛剛發布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占據全球創新前25位的歷來為高收入經濟體,但2016年中國成為第一個躋身該集體的中等收入經濟體。這被譽為“在縮小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差距方面邁出的具有象征意義的一步”。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開放式創新和全球范圍的創新合作加速發展,也促進了全球創新活動更趨均衡。
趙新力:首先,最大的變化是全社會的共識: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普通民眾,全球各國特別是G20成員對“依靠創新促進發展和引領未來”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共識。G20成員普遍制定了面向2020年和2030年的5年和15年科技創新戰略、路線圖或規劃。聯合國也高度關注科技創新,去年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17個目標都涉及科技創新,進一步細化的169個靶點中涉及科技創新的為99個,占近60%。
其次,實踐證明,無論投資、出口還是消費,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全球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問題。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全面提升和發展生產力,必須依靠體制機制創新全方位解放和激活生產力。
再次,一些科技創新成果,如信息和通信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生物等一系列泛在技術的應用,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興起,引發了法律法規、政策措施、社會環境、生產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巨大變化,產生了大量新的經濟社會形態特別是新業態,促進了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發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