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出臺多項措施進一步清理規范政府行政審批,簡化公共服務類建設項目審批,深化投資項目審批改革,同時創新事中事后監管,加強對市場主體的信用監管。
記者從北京市于24日舉辦的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在清理和規范政府行政審批方面,2012年以來,北京市已先后精簡511項審批事項,其中取消306項、下放205項,精簡比例52%,實現了國務院提出的減少行政審批事項三分之一的要求。同時,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87項,清理涉及北京市的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41項,將工商登記153項前置審批事項調整為后置審批事項。
目前,北京市正進一步精簡行政審批,主要是推進5個方面的清理,包括清理行政審批事項;清理中央設定北京市實施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清理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清理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清理涉企收費事項。
在精簡行政審批基礎上,北京市還醞釀建立健全5張清單,分別是:出臺2016年版市政府部門權力清單;進一步健全完善政府部門責任清單,特別是制定環境保護、緩解擁堵、應急管理等幾個領域的專項責任清單;完善負面清單,全面實施新增產業禁限目錄;出臺清理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清單;完善涉企收費目錄清單。
圍繞促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北京市財政局等部門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目前納入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管理的入庫項目共計89個,總投資2456.22億元。這些改革舉措對于激發民間投資積極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都具有重要作用。
北京市還推行和加強信用監管。北京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系統目前已歸集信息數量達7400余萬條,日均查詢量超過160萬戶次。下一步,將抓緊研究制定信用信息相關管理辦法,加強信息歸集、公示和應用,積極推動建立市場主體誠信檔案、行業黑名單制度、市場退出機制,大力推進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讓守信者“暢通無阻”,失信者“寸步難行”。
在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方面,建立公共服務事項清單,推進公共服務模塊化管理。以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為導向,按照企業、市民兩個維度,對需要辦理的事項進行梳理、歸類,制定辦理流程圖,形成服務手冊,使群眾辦事時一目了然。同時,推進網上提供公共服務,隨著公共服務模塊的不斷制定和完善,將具備條件的實行網上辦理,推行“互聯網+公共服務”,為市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網絡化辦事體驗。
?
?
相關鏈接:
第十一屆中國法學家論壇在北京舉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