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在來自全國的1937位大學生中發起投票,55.06%的大學生表示暑假基本“‘宅’在家刷手機度過”,67.19%的受訪者承認自己有手機依賴癥,其中認為自己“重度依賴,手機就像身體的一部分”的大學生占9.46%。(8月24日《中國青年報》)
調查顯示,“67.19%的受訪者承認自己有手機依賴癥”,但卻不得不說,大學生暑期刷手機并不只是因為手機依賴癥,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實在是無事可做。要看到,以前智能手機不流行的時候,很多大學生暑期宅在家里也是看電視,同樣很少出門,而手機只是相對來講更有趣的一個工具,來幫助他們消磨時光罷了。基于此,我們很有必要厘清的問題其實應該是,為何大學生會在暑假無事可做?
對于這個問題,我覺得至少有兩個方面:一者,不少大學生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并沒有一個清晰的規劃,以及明確的目標,而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最終只能導致暑期無計劃,無事可做;再者,也在于學校并沒有關于社會實踐的學分,強制要求學生去進行實習、支教等項目,給了學生太多的自由。正是這兩個原因,共同促成了大學生暑期無事可做。
我們不能把大學生暑假刷手機,簡單地歸咎于手機依賴癥。厘清其背后的真問題,才能在制度上發力,從而倒逼大學生走出家門,去做些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無聊地宅在家里,最終與手機相伴兩個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