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家境貧寒、經歷寒窗苦讀的山東臨沂學生徐玉玉今年考上大學,卻在不久前遭遇電話詐騙損失近萬元學費。8月21日,她因情緒激動昏厥搶救無效離世,此事引發社會關注。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山東警方成立專案組調查大學生被騙離世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6-08-26 07:44

      家境貧寒、經歷寒窗苦讀的山東臨沂學生徐玉玉今年考上大學,卻在不久前遭遇電話詐騙損失近萬元學費。8月21日,她因情緒激動昏厥搶救無效離世,此事引發社會關注。昨天,記者從羅莊公安分局了解到,騙子收錢的銀行賬號,經查歸屬地為貴州省貴陽市。目前,山東臨沂警方已成立專案組調查,力求盡快破案。據新華社

      ■動態

      教育部公安部連發防詐騙警示

      今年18歲的徐玉玉(以下簡稱小玉),家住臨沂市羅莊區高都街道,是臨沂第十九中學高三應屆畢業生。今年高考中,她以568分的成績被南京郵電大學英語專業錄取,將在9月1日入校報到。

      8月19日,小玉接到了陌生電話,對方稱有一筆2600元的助學金要發放給她。因前一天也曾接到教育部門發放助學金的通知,她并未懷疑電話的真偽。按對方要求,她將準備交學費的9900元打入了對方提供的賬號……

      發現被騙后,小玉十分難過,當晚和父親去派出所報案。可在回家路上,她突然暈厥,雖經醫院全力搶救,仍因心臟驟停而不幸于21日離世。

      小玉生前身體健康,并無重大疾病;她生活節儉,學習非常努力。其母有殘疾,全家只靠父親打工掙錢;上大學的9900元學費,是一家人省吃儉用大半年才湊出的。可以想象,學費被騙后,小玉內心受到的傷害有多大。

      目前,山東省公安廳和臨沂市公安局對此案高度重視,并已成立專案組,根據近期的線索現已奔赴各地,力求盡快破案。

      24日,記者從羅莊公安分局了解到,騙子收錢的銀行賬號,經查歸屬地為貴州省貴陽市。當日,教育部發布消息,提醒大學新生提防以發放助學金等為名的欺詐惡行,公安部刑偵局也發布了相關警示。

      ■調查

      誰出賣了“小玉們”的信息

      記者調查發現,小玉的遭遇并非個案。19日,臨沂另一女大學生也報案遭遇電話詐騙,6800元學費被騙光。記者注意到,此類以辦理助學貸款或資助準大學生為掩護,電話詐騙準大學生學費的案件,現以下幾個特點:

      ——不經意間個人信息已被透露。

      記者采訪發現,很多師生在不經意間就透露了個人信息。

      不少臨沂高中生表示,他們在高考報名、填寫不作弊保證書等材料時,都寫了家長的手機號。一些學生家長告訴記者,他們參加一些院校舉辦的免費專家考前指導會或填報志愿指導會,都被要求填寫學生姓名、就讀學校、家長聯系方式等。

      另外,有民警介紹,人們扔掉的車票、快遞單、掃碼領獎品、房產登記、銀行卡信息登記、保險登記等,都可能泄露信息。

      ——黑色產業鏈倒賣個人信息。

      多位專家介紹,個人信息泄露有三種情況:一是接觸到數據的工作人員人為泄密,二是黑客入侵目標獲取數據,三是提供服務的第三方(如IT系統服務公司)獲取數據后泄密。

      相關辦案民警介紹,培訓機構、互聯網服務商、電信運營商、銀行、房產中介等企業的不法員工,為謀取私利向違法機構和個人售賣公民個人信息。

      一位高中教師告訴記者:“學校、教師、教育局、招生辦,能拿到學生數據的部門太多了,很多人都可能成為泄露數據的源頭。不光賣學生數據,學校教師的數據也都被賣出去了,老師天天都接好多推銷電話……”

      記者了解到,目前,倒賣個人信息已成為黑色產業鏈,可以輕易購買到特定人群的信息。在這個“黑鏈條”中,既有供給人員,也有促成交易的中間商,電信詐騙分子則通常混跡于買方中;各環節自成一體,互不會面交易,加大了警方偵破電信詐騙案件的難度。

      ——170/171號段詐騙猖獗。

      記者發現,小玉接到的詐騙電話為“171”開頭的號碼。在江蘇、廣東、福建、浙江、湖南、陜西等地,發生過多起涉及170/171號段的電信詐騙。

      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發的《關于貫徹落實〈反恐怖主義法〉等法律規定進一步做好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工作的通知》要求,電信企業從嚴落實對入網用戶實名登記工作。但現實中,實名制落實不力、運營商態度曖昧、相關監管措施不力,170/171號段垃圾、詐騙短信猖獗。

      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仍有不少虛擬運營商為開拓市場,在貫徹執行政策實名制時存在違規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為騷擾信息、垃圾信息、詐騙信息泛濫提供了土壤。

      部分基層民警反映,因170號段實名登記不嚴、實際歸屬地不明等,頗受詐騙犯罪嫌疑人青睞。據了解,以170/171號段為主要服務平臺的虛擬運營商,通常租用實體運營商(電信、聯通、移動)的網絡開展電信業務。山東一通信行業人士則表示,170/171號段有自身問題,如試點階段管理措施不完善、銷售渠道較多增加實名制難度等。

      ■建議

      建立警企反通信網絡詐騙合作機制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很多網友、學生平時常受到詐騙電話、短信的騷擾,電信詐騙已引眾怒。對此,不少專家表示,應從電信監管、公安、教育、法律等多個角度反思,嚴懲電信詐騙行為。

      北京大成(濟南)律師事務所梁珊律師認為,為加強對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專門新設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犯罪嫌疑人最高可判7年。這雖然起到了嚴厲的震懾作用,但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的過程漫長而復雜。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教育主管部門、高中和大學方面,更需要及時提醒準大學生以及其他在校生,提高警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僅靠公眾個人提高警惕與自我防范,遠不能徹底鏟除電信詐騙。”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電信詐騙成本低、效率高,而警方應接不暇、效率偏低;且涉及公安、通信、銀行等多部門,沒有形成區域共建、部門及企業聯防聯治的管理平臺,破案較難。

      劉俊海表示,虛擬運營商并不虛擬,相關部門應該長期跟蹤、順藤摸瓜,清理隱藏在虛擬運營商背后的騙子團伙。

      有專家建議,應在國內虛擬運營商行業全面建立警企合作反通信網絡詐騙的合作機制,加強信息交流,及時發現處置詐騙案件涉及的號碼、號段。虛擬運營商也必須先自律,要不斷完善運營體系,嚴格整肅違法違規行為,推動行業有序健康發展。

      魯又一大學生疑因被騙離世

      京華時報訊(記者張恒)23日凌晨,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大二學生宋振寧疑因被電信詐騙后離世。家屬稱,宋振寧離世的前一天還為父母買了新鞋和衣服,母親得知其離世消息后悲痛昏迷,目前仍在醫院治療。而3天前,臨沂市準大學生徐玉玉剛因被電話詐騙9900元學費,傷心欲絕離世。

      記者聯系上宋振寧的叔叔宋先生。宋先生說,大概是8月12日,宋振寧接到一個區號為0531的固定電話來電,對方自稱是公安局民警,告訴宋振寧說他的銀行卡被人購買珠寶透支約6萬元。“對方說出了他的銀行卡號,并說他是山東理工大學的學生,使他信以為真。”

      家屬說,宋振寧后來去了銀行,向對方提供的賬戶轉了2000元錢。回家的路上,宋振寧和親戚說起這件事,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于是他和親戚一塊去當地派出所報警。

      當地媒體報道,22號,上述陌生電話再次聯系宋振寧讓其“還款”。據宋振寧的老師及同學介紹,當天,宋振寧不知道因為什么把自己的生活費以及家中的現金存入了銀行卡,下午宋振寧發現銀行卡的錢(具體數額暫不清楚)都不見了。

      宋先生說,宋振寧第一次被騙2000元后,向父母說明了情況。“他父親安慰他說沒事,2000元錢沒了可以再賺。”

      宋先生介紹,宋振寧計劃23日下午2點多提前去學校,“說是先曬曬被子”。當天凌晨5點半,他母親到房間叫他起床時,發現他倒在沙發上,人事不省。經醫生診斷,宋振寧因心臟驟停而離世。宋振寧母親得知噩耗后,精神恍惚,多次昏迷,目前在醫院治療,由親戚輪流照看。

      家屬說,宋振寧今年21歲,是家中獨子,平時在家孝順聽話,認真上進。離世的前一天,他還去街上復印第二天去學校用的材料,并通過手機為父母購買了新鞋和新衣服。

    ?

    ?

    ?

    相關鏈接:

    山東臨沂發生3起電信詐騙學生案件 疑導致兩人猝死
    山東解說:首爾就像在打空門 寧被打死也不能嚇死
    調查-您對魯能本場表現滿意嗎? 山東還能晉級嗎
    山東食藥監局關于7月份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的通告
    山東18歲女孩被騙學費后離世 警方已成立專案組

    ?

    相關鏈接:
    山東食藥監局關于7月份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的通告
    山東18歲女孩被騙學費后離世 警方已成立專案組
    調查-您對魯能本場表現滿意嗎? 山東還能晉級嗎
    山東解說:首爾就像在打空門 寧被打死也不能嚇死
    山東臨沂發生3起電信詐騙學生案件 疑導致兩人猝死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 [編輯:楊海成]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