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
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江西革命老區這片紅色土地上,近年來青年創客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他們抓住了互聯網迅速發展以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有利機遇,結合家鄉優勢創新思路,在“新長征”路上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
(一)
“我的先輩中有三位紅軍,當年和鄉親們有深厚感情,最終也是為了保護鄉親們而犧牲的。我做服裝掙了錢,就想著帶鄉親們一起致富。”
——高法保
英烈后代高法保傳承先輩精神,致富不忘鄉里人
高法保是于都楂林工業園孵化基地的一位年輕創業者,29歲的他已經創辦過兩家公司,幫助了不少鄉親脫貧致富。
高法保的家鄉在于都縣禾豐鎮中坊村,那里的鄉親們世代靠種植水稻為生,一畝水稻年收一千斤谷子,只能賣一千元左右。為了實現脫貧致富,高法保高中畢業后去了廣東讀服裝設計,2008年畢業后開辦了一家服裝公司。
然而,一年后他離開廣東,返回于都老家做起了茶油生意。“因為我的先輩中有三位都是紅軍,當年和鄉親們有著深厚的感情,最終是為了保護鄉親們而犧牲的。我做服裝掙了錢,就想著帶鄉親們一起致富。”高法保說。
回到家鄉的高法保帶頭承包了500畝地,改種油茶樹,到了盛果期,每年每畝產果800斤,年收入比種水稻至少高出十幾倍。
2014年,于都縣被列為全省首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試點縣,政府大力支持發展電子商務。第二年,高法保便在于都楂林工業園的孵化基地成立了電子商務公司,經營原生態的綠色健康農產品。
“以前,我一直想離開農村,之所以這次回來創業,就是想給家鄉的父老鄉親提供就業崗位,帶動大家收入。”高法保說,自己作為革命先烈的后人,一定要傳承先輩們的優良精神,在創業中不怕苦、不怕累。
(二)
“一些電商巨頭有他們的優勢,我們有我們的優勢。我們更接地氣,對農村情況更了解,只要堅持下去,一定能成功。”
——李珍
年輕的李珍與老鄉組建電商平臺,讓老家土特產銷往全國
今年33歲的李珍在2004年大學畢業后去了廣東,期間她開過淘寶店,也在電商公司打工。去年,她從廣東回到家鄉興國縣瀲江鎮,和4位老鄉合伙投資了近百萬元,組建了電商平臺“匯邦同城”。
興國當地農產品豐富,灰鵝、土雞、土鴨、茶油等特產物美價廉,但之前農戶們銷路很受局限,多是推著小車到鎮上售賣。如今,隨著互聯網發展,電商平臺日漸成熟,農民們足不出戶特色農產品便能行銷全國。
“農村不少農民不會用電腦,對電商、物流等詞匯更幾乎沒有聽過。”李珍說,為了幫助農民們盡快上手,他們組織了多次培訓,從“匯邦同城”電商平臺去年上線以來,目前已經有會員數千人。
“現在基本上都步入了正軌,每月平均營業額五六萬。”李珍欣然說,一些電商巨頭有他們的優勢,我們有我們的優勢,“我們更接地氣,對農村情況更了解,只要堅持下去,一定能成功”。
為了促進電商產業發展,今年以來,興國縣通過打造“農家書屋+電商”工作品牌,探索創新現代服務業發展新模式,推動文化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促進農村公共服務信息傳播和農村消費品、農產品交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