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塘村的葡萄已經成熟
人民網鳳凰8月31日電(萬麗君)“來來來,嘗嘗我們村里的紅心獼猴桃和葡萄,汁多味甜。”看到記者,湖南省鳳凰縣菖蒲塘村黨支部書記王安全熱情招呼大家品嘗。種類豐富的水果,不僅好吃,現在還是當地名副其實的“致富果”。
“有女莫嫁菖蒲塘,塘上只長菖蒲草”,菖蒲塘村曾經以“窮”聞名。全村906人,人均只有半畝水田、一畝多旱土,村民主要靠稻子、玉米維持生計,年人均純收入才600元,日子過得緊巴巴。
窮則思變。為擺脫貧困,菖蒲塘村開始嘗試引進獼猴桃、柑橘、蜜柚等水果產業,試種成功后立即推廣,經過不斷改良,市場被一步步打開。
為拓寬銷售渠道,菖蒲塘村利用“互聯網+農村產業發展”模式,與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合作,創辦自己的水果品牌。2015年,僅蜜柚就在網上銷售近30萬斤,還創新性的制造了蜂蜜柚子茶等衍生產品。
眼看著村里的水果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好,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回到家鄉種植水果,朱友軍就是其中一位。
2000年,在浙江打工的朱友軍回到家鄉種植了7畝紅心獼猴桃、7畝蜜柚,還在外村租了5畝田地進行水果育苗,農閑時就做點竹筒、葫蘆加工。
“按每公斤10元的收購價,7畝獼猴桃能賺10萬多。”算了算去年的收入,朱友軍笑得合不攏嘴,“加起來有二三十萬元,比原來在外做車工每月工資3000元可要強多了。”
通過水果的“甜蜜”產業開發,目前菖蒲塘村水果種植面積達3745畝,年產水果1300萬斤,農業生產總值3500萬元,農民純收入7000元,90%的果農收入達3萬元以上,真正走上了小康之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