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坡鎮街道招牌統一風格,電動車停放整齊劃一,鎮上熱鬧非凡。
記者孫衍玲/文 張俊其/圖
龍華區新坡鎮是海南十大文化名鎮之一,但因歷史原因,這個歷史名鎮鎮墟馬路市場遍布,飽受環境衛生臟亂差、亂搭亂建等詬病困擾。去年以來,新坡鎮借助冼夫人傳統文化精神,經過全鎮上下的努力,實現了鎮容村貌的可喜轉變。本報“記者巡街”第26站走龍華區新坡鎮,感受蝶變后的新坡鎮。
干部包點店鋪 衛生不好拍照督促
走進新坡鎮新和南街,整齊干凈的青石板路一直延伸到洗夫人紀念館,行走在新和街,果皮、垃圾已難以見到,居民自覺地將垃圾丟入街道兩邊的垃圾箱中,偶爾有散落的垃圾,不消片刻便被環衛人員清理。來往的市民川流不息,小電動車一停下便自覺整齊擺放,密集的電動車絲毫沒有雜亂的感覺,反而像一條長龍沿路伸展,好不賞心悅目。青石板路兩旁的路燈高高聳立著,而路燈下則是兩個小巧帶帽的圓形垃圾桶,紅棕色的外身透露絲絲古樸的氣息。抬頭往房屋高處看,白色的塑料管道沿墻壁穿行,管道里面原本是裸露的電線、通訊光纜,不僅保護了電線、通訊光纜,還起到美觀的效果。
在新坡鎮經營茶店的謝女士說,過去的新和南街占道經營、亂搭亂建、車輛亂停放等現象嚴重,居民自家房前屋后環境衛生狀況差,特別是原先的街道路面凹凸不平,一遇雨天就大面積積水,出行非常不便,而現在的新和南街讓人心情愉悅。
去年以來,新坡鎮在新和南街鋪上了700多米的青石板,為了防止道路遭到破壞,在街道入口處建起限高架,禁止大貨車進入新和南街,以往街道路面因車輛超載碾壓而凹凸不平的現象沒有了,街道道路更平整、更干凈,鎮上的居民出行方便了。新坡鎮黨委副書記丁忠介紹,新坡鎮鎮干部組成13個駐村小組,每天兩個工作小組進行巡街,同時每個鎮干部都會直接包點到店鋪,一個干部管四到五個店鋪,這樣便能保持街道干凈,讓店鋪做好“門前三包”。“我們每天安排人員對沿街的每個店鋪進行拍照。有哪家店鋪衛生做的不夠好就拍下照片,將其刊發在《新坡周報》上。”丁忠說,《新坡周報》每周一刊,免費發放給市民,督促市民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
繼承傳統精神 豐富文化生活
冼夫人傳統文化精神是新坡鎮的一大特色。在洗夫人廟附近,一面繪制愛國愛民、睦鄰友好等文化的洗夫人文化墻引人注目,在文化墻的旁邊便是供市民休閑娛樂的健身器材,還有可以變換成排球場的籃球場,每到傍晚,老人帶著孫子來玩耍,話話家常,活力的少年則在籃球場上揮灑青春的汗水,新坡鎮計生辦主任王秀霞說,球場這邊也會舉辦一些運動項目,比如籃球賽、排球賽,各個村都會有人參與,豐富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
在球場旁邊還有冼太夫人文化戲臺及戲臺廣場,這里主要是文化下鄉瓊劇表演,還有廣場舞表演,一到晚上,附近居民便來到戲臺廣場,自由加入廣場舞隊,隨著音樂起舞。“每天晚上我都會去戲臺廣場跳舞,大家都是認識的,隨便加入一個隊伍就可以,跳幾場下來整個人都舒服了。”新坡利民農藥店的老板娘蒙瓊云說。
王秀霞說,新坡鎮是海南十大文化名鎮和海口市十大中心鎮之一,如今新坡鎮的建設與古鎮文化相融合,新坡鎮結合民俗抓宣傳,將冼夫人文化與時代特點相結合,讓老百姓在冼夫人精神的感召下,提升精神文化。新坡鎮以前的戲臺很破舊,每次遇到大的節日都是臨時搭建戲臺,用了一次之后就拆掉,很浪費。現在不僅繪制了美觀的冼夫人文化墻,還改建了400平方米的冼夫人文化戲臺和1000平方米戲臺廣場,不定期舉辦瓊劇演出,為居民送上“文化大餐”。同時搭建了冼夫人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陣地,將傳統文化融入市民生活,普及“雙創”知識。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