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當前我國企業職工五項社保總費率過高,在列入統計的173個國家地區中列第十三位,引起多方關注。
前幾年,也曾有過“我國社保費率太高,全球前十”的研究結果。對此,人社部已多次解釋過,就社保費率簡單地做國別對比和排序不盡合理。有的國家社保籌資通過一般稅收的方式來實現,有的國家通過強制的商業保險進行,這些國家的社會保障籌資不計算在社會保險費率之中,拿中國的情況與之相比肯定不合理。還有一些發展中國家,保障項目相對較少,覆蓋范圍較窄,表現出來的費率不高。
雖然不好說全球第幾,但我國社保費率處于國際中等偏上水平,特別是其中養老保險費率偏高也是事實。養老保險費率高,有轉軌因素。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部分積累制度模式,而在此之前已退休的“老人”和“中人”沒有積累或積累較少,其“視同繳費”期間的待遇,需要通過現在的單位和在職職工繳費來彌補,推高了現行的養老保險費率。此外,為應對老齡化高峰的挑戰,確保養老金持續按時足額發放,也需要維持一定的養老保險費率。
然而,這種較高的社保費率的確成為企業不輕的負擔。去年以來,國家已兩次下調社保費率助企業渡過難關。給企業降成本,誰都沒意見。但是,社保一頭連著企業現實負擔,一頭連著員工未來保障。擔心下調社保費率影響待遇水平也是難免的,如果收得少了,還能發得多嗎?
下調費率和保證待遇,并不是此消彼長的零和游戲。在不影響參保者待遇水平前提下,仍有一定空間為企業減負。
社會保險制度自身的完善能夠發揮開源節流的作用。擴大社保覆蓋面、提高統籌層次、通過投資運營實現養老金保值增值,這些已經明確將逐步推出的改革舉措能夠增強收支平衡能力,為降低費率創造條件。目前我國財政用于社會保險的支出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在總繳費水平不變的前提下,財政多支付一些,國企收益反哺力度大一些,企業和個人的壓力就可以小一些,社保待遇也不會因此縮水。
《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01日 23 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