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
9月4—5日,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在中國杭州舉行。G20成員和嘉賓國領導人及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應邀與會。
自2015年底中國接任G20主席國以來,中方全力以赴,在各成員、嘉賓國和國際組織大力支持和參與下,已分別舉辦了貿易、能源、就業、農業部長會,分別同工商、青年、婦女、勞動、智庫、民間社會等各界代表廣泛對話,為杭州峰會作了重要鋪墊。
9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了二十國集團工商(B20)峰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當日,習近平還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了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準文書交存儀式。9月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按慣例舉行非正式會晤,就金磚國家深化合作、共同應對當前挑戰深入交換意見。
9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G20杭州峰會并致開幕辭表示,將圍繞杭州峰會主題,就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創新增長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包容和聯動式發展,影響世界經濟的其他突出問題等議題展開討論。
受訪學者認為,G20是備受世界矚目的全球經濟治理重要平臺,杭州峰會是今年中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此屆峰會也是G20峰會歷史上發展中國家參與最多的一次,在組成上更具代表性、更富包容性。此屆峰會聚焦世界經濟面臨的最突出、最重要、最緊迫的挑戰,將為未來的全球經濟治理和國際合作指明方向。
中國站在新起點:為世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習近平主席在出席B20峰會并發表題為“中國發展新起點全球增長新藍圖”的主旨演講中指出,今天的中國,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強調,中方希望同各方一道,推動杭州峰會開出一劑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藥方,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
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今天的中國,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這個新起點,就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新起點,就是中國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起點,就是中國同世界深度互動、向世界深度開放的新起點。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這些舉措已經初見成效。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6.7%,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到73.4%,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54.1%,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鎮新增就業717萬人。
國際問題專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國項目聯席主席孫哲認為,中國的發展得益于國際社會,也愿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同沿線各國分享中國發展機遇,共同繁榮。絲綢之路經濟帶一系列重點項目和經濟走廊建設已經取得重要進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正在同步推進。中國倡導創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已經開始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要與世界合作的意愿很明確。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等新機制、新倡議,目標就是實現合作共贏,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后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孫哲說,中國多次向世界提出包容性發展的理念,這有利于克服傳統國際社會集體行動的矛盾和邏輯上的困境。
G20處于關鍵點: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轉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G20被國際社會認為是有效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國際合作平臺。基于這一共識,G20旋即上升為各國領導人年度聚首的首腦會議,即G20峰會。
以歐美國家為主導的七國集團等全球治理機制,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排外的“富國俱樂部”模式。中國致力于建設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G20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G20研究中心負責人郭樹勇認為,全球治理的本質是由國際社會采取共同行動處理全球性問題,具有國際協調性,充滿了多層次的國際互動和制度創新。二戰以來,最主要的全球治理系統有三個,一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全球治理系統;二是以七國集團為核心的全球治理系統;三是以G20為代表的全球治理系統。
“長期以來,由歐美國家主導的全球治理機制合法性缺失、代表性不足、治理能力不強,難以應對面臨的緊迫的各種全球性挑戰。”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學者王金良認為,全球治理不等同于“西方治理”,更不等于“霸權治理”。西方大國或大國集團的治理難以奏效,應建立真正的全球治理體系。
“當前全球治理呼吁全球協調。中國是G20的成員,一直在其中發揮著重大作用。2016年中國擔任G20主席國是其發揮國際領導作用的又一重大機遇,這對全球經濟治理轉型的意義重大而深遠。”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龐中英說。
當前的G20成員涵蓋面廣、代表性強,人口占全球的2/3,國土面積占全球的60%,貿易額占全球的80%。此次峰會也希望向國際社會傳遞這樣一個信號:二十國集團不僅屬于20個成員國,也屬于全世界。
受訪學者認為,G20領導人峰會已經舉行10屆,處在關鍵節點上。中方主辦杭州峰會的目標之一,正是推動G20實現從短期政策向中長期政策轉型,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鞏固其作為全球經濟治理重要平臺的地位。
期待中國方案:為全球治理作貢獻
自2015年12月接任G20主席國以來,中方積極協調各方推進杭州峰會成果準備工作,已敲定多項核心成果。作為G20的重要成員,中國既是現行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和受益者,也是G20全面增長戰略的最大貢獻者。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吳志成認為,自G20創設至今,中國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在全球經濟治理、制度建設、協調發展以及創新理念等方面積極作為,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G20為平臺向國際社會提供全球公共產品。二是利用G20峰會推動現有全球經濟治理機制改革。三是促進G20與新興國家倡導的國際新機制的有效對接。四是協調G20內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關系。五是依托和借助金磚國家機制推進G20發展議程。六是在G20中融入和共享中國的全球治理理念。
受訪學者認為,為推動G20轉型和發展,此次峰會將推動G20成為“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進而提高全球經濟治理的有效性,促進已有全球治理機構的現代化,把G20打造成“21世紀的全球協調機制”。龐中英解釋說,“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指G20不是一般的國際經濟合作論壇,而是國際經濟合作論壇的論壇,即“全球經濟的指導委員會”。據此也說明了G20的地位要高于世界上其他的國際經濟合作論壇。
“G20在機制建設上突破了機制化的傳統思維,從注重形式上的機制化建設邁向注重功能上的機制化建設,并通過建立一系列功能型機制來實現其目標。”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徐秀軍說,今年,在G20成員的共同推動下,G20合作框架下新增加了一個定期舉行的貿易部長會議機制。這也是機制化建設取得的一個重大進展。更重要的是,從功能上講,G20目前來說比較有效的一個機制就是成立了很多工作組。一些工作組已經成為了常設機制,協商頻繁。
郭樹勇認為,G20杭州峰會是全球治理歷史上的一次盛會,一方面,它將進一步彰顯G20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優勢;另一方面,杭州峰會后將加快催生新的全球治理系統的誕生。
據統計,此次峰會有望達成近30項主要成果,成為歷屆峰會成果最豐富的一次。就大的方向而言,峰會將通過倡導創新,為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開創新的動力;將通過推進結構性改革,為解決當前經濟金融領域面臨的各種困難拿出新的方案;將通過強化發展合作,為引領全球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開辟新的前景。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
?
相關鏈接:
G20峰會給中國老百姓帶來的10項紅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