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長征漫道真如鐵,紅軍邁步朝前越。這一世界壯舉遺留給我們寶貴的長征精神。而“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則是新長征的宣言書、宣傳隊、播種機。
中國軍網鄭文達??重走長征路就是要以一心一力,于浮躁喧囂中鑿一絲光明;以一點一滴,在庸俗世故里喚一念初心。不逐俗流,不負青春。在青年心中播下人民至上的種子,密切與人民的血脈聯系,重拾對真善美的領悟與本真,重塑青年偶像標準,重振民族精神,在全社會喚起當代年輕人對國家和民族、對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認同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中國青年網李川??80年前,8.6萬參加長征的紅軍平均年齡不到30歲,他們是一股懷揣革命信仰的青春力量,跟著黨無怨無悔地踏上漫漫征程,無數戰士倒在了長征途中;80年后,一批新時代的青年再次來到江西,在這片紅色沃土上,用雙腳去丈量長征之路,用手中的筆去宣揚長征力量,用火熱的心去感悟踐行長征精神。
2致富路:搭網絡快車,走現代長征于都人民真好,蘇區人民真親。當年全力支援紅軍的革命老區人民,如何與新中國的發展壯大同步伐,怎樣和新時代的小康路共前進,當扶貧搭上互聯網的快車,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中國網曹建??如果沒有親眼所見,我不會相信“互聯網+”在江西的鄉下能如此遍地開花。廖奶奶的咸鴨蛋網店、“農村書屋+電商”服務站、于都縣的電商孵化基地……這背后是江西省上千萬資金的大力扶持。當“互聯網+”攜手扶貧產業,這些產業不再是上馬幾年就落后淘汰,而是煥發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脫貧不是輸血,而是教會如何造血。致富的路上沒有懶漢,只有政府與百姓共同努力,我們才能走好奔小康的長征路。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李婧??產業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江西將“輸血”與“造血”相結合,打好精準扶貧的“組合拳”,積極探索精準脫貧的新路子。從四個城縣的近20個采訪點,我們看到了市、縣、鄉、村的精準扶貧項目,有些項目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有些項目還需深入推進。脫貧的這場攻堅戰已經發出了總動員令,祝福革命老區的發展越來越好,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
新華視點鄔慧穎??一路上,我們見到了許多脫貧戶,他們珍惜當下的生活,并且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從“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近年來,贛州通過產業扶貧、創業扶貧、旅游扶貧等,幫助了一大批貧困戶脫貧致富。
鳳凰網曾昭明??這次“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我看到的是當代中國最基層農村的希望。城市發展了,農村也在發展。最偏遠的地方從過去就從未被拋棄,國家在等待一個時機,讓整體都發展起來。而現在,這一步正在進行。
3新聞路:筆力透紙背,溫暖抵人心紅色歷史是一部生動感人的教科書,新長征路上,每位記者都在行走著、思考著、實踐著,如何傳遞長征路上的溫暖故事,怎樣呈現精準扶貧的嶄新面貌,能否利用手中設備展現直抵人心的報道。
中國網信網馬頔??重走長征路,是精神的洗禮,是靈魂的升華。正如31年前走完長征路的羅開富老師所說:“感謝今天你們來了,因為你們能來重走長征路,就說明我們新聞界后繼有人了。如果這一路下來,你們黑了、瘦了、性格變了,你們就成功了。”首站落幕,但長征精神,永遠在路上。
人民論壇網常妍??這次采訪,5天3市2縣,20個采訪點,如果說不累那是鐵人。奔波在路上,對比當年紅軍長征,我們能夠吃飽穿暖住在屋子里,前無堵截后沒追兵,更沒有同伴傷亡這么沖擊內心的事情,還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當下,還有什么臉面不去艱苦奮斗,努力實現夢想?
中青在線李想??新聞的意義莫過于用被大眾喜愛的文風,紀錄人們心中的暖故事,讓屏幕那頭的網友也感受到溫度的存在。
光明網李政葳??在某個紀念館門廳里,八個大字“實事求是調查研究”讓我頗為觸動,我想這句話最為適合新聞工作。這次采訪也讓我深刻領悟到腳底板出新聞的真理,從而對新聞事件的思考、寫法、文字都能帶有泥土的芳香。假如10年后,我還是一名記者,期待在2026年長征勝利90年之際,我還能再度踏上這片紅色熱土,感受這里的新變化、新發展。
傳播君按江西之行,長征精神已在走訪與思考中注入每位記者的血液和靈魂。行程緊湊,白天奔波于采訪,夜晚熬夜聽錄音寫稿件,作為一個媒體人,記者們唯有用手中的筆去抒寫那壯懷激烈的青春,無論是紅軍戰士的青春,還是新時代青年的青春,他們一樣充滿激情、充滿夢想、充滿舍我其誰的奮進力量。
推薦更多?圖片?由潘樹瓊拍攝,圖1來源于網絡。
?投稿?郵箱:wangluocb@vip.sina.com.
?
?
?
相關鏈接:
現場解碼G20|峰會“干貨”是如何敲定的??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