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違反單位內部規定——不允許職工之間談戀愛,淮安某機械公司職工李麗(化名)被單位開除了。李麗認為單位侵犯了她自由戀愛與婚姻自由權,于是將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公司支付經濟賠償金5萬余元。經過審理,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最終判決該機械公司賠償李麗5萬余元經濟損失。(新華報業網 2016年9月7日)
判決書一下,相信不少企業員工都會拍手稱快。為什么?因為“內部員工禁止談戀愛”在很多企業都是鐵律,是員工不能觸碰的高壓線。更令人咋舌的是,企業不單單有“戀愛禁令”,各種奇葩規定讓人眼花繚亂:“上廁所不能超過十分鐘”、“男員工必須理寸頭”、“1月講5次方言一律辭退”、“限期懷娃,超期罰款”......面對這么多不合理、不合法的規定,大多數人迫于公司淫威敢怒不敢言,“兩害相權取其輕”,比起損失小部分個人利益,還是飯碗重要。而企業也正是看準了員工的弱點,肆意罔顧員工意志,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
都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個用工單位都有權制定自己的規章制度,這原本無可厚非。但倘若“家規”侵犯了其他人的合法權益,凌駕于“國法”之上,就難逃法律追究。在法治化的今天,“家規”制定不要太任性。
“家規”必須合法化。雖然企業有權制定自己的“家規”,但也不是“我家我說了算”,《勞動合同法》第四條第一款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制定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企業規章制度首先要符合法律準繩,違法的禁令只是“飲鴆止渴”,受到法律追究后反而成為公司自取其辱的笑柄。在公民權利意識覺醒的今天,侵犯員工權益無異于“自掘墳墓”。用人單位應當加強法律意識,跟隨國家立法的腳步,完善和修改單位規章,避免讓陳規陋習影響公司形象和聲譽,也不要讓公司規定成為員工行使個人合法權利的障礙。
“家規”可以多一些人性化。“人性化”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拿員工當“人”看,而不是機器。現代西方企業管理學家提出了一個頗具新意的觀點,認為企業有兩個“上帝”:一個是顧客,另一個是員工。美國羅森布魯斯旅游公司更是標新立異,獨樹一幟,大膽提出了“員工第一,顧客第二”的口號,并將其確定為企業的宗旨付諸實踐,使該公司在短短的十余年時間便躋身于世界三大旅游公司的行列。對于企業來說,員工隊伍的穩定可以說是效益穩定的一塊基石。頻繁的進進出出,實際上付出最大成本的還是企業。
員工和企業的關系猶如“魚”和“水”,沒有水養魚,魚沒有辦法生存,水里沒有魚,就是一潭死水,所以企業在制定“家規”的時候,不應該只權衡“企業利益”和“員工利益”。如果將員工和企業的“利益共同體”關系上升到“命運共同體”的層面上,這樣企業文化就能得到員工的認同,企業也能得到長久的發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