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校園貸正在遭遇全國各地監管部門的圍堵。繼重慶、廣西和深圳之后,校園貸又上了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的黑名單。近日,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發了關于校園貸的“八項不得”。在分析人士看來,校園貸過度授信、超高利率以及線下代理模式等造成風險事件頻發,其準入門檻、第二還款來源確認、線下代理、違規催收等方面成為各地監管的重點。(9月8日《北京商報》)
由于校園貸過度授信、超高利率以及線下代理模式等造成風險事件頻發,目前正遭遇各地監管部門的圍堵。這次,廣州市互聯網金融協會亮劍校園貸,使得整改校園貸的陣營不斷擴大,無疑讓人備感欣慰。不過,要想讓瘋狂的“校園貸”真正規范起來,還需要有“一盤棋”思想。
一方面,要消滅校園貸整改的盲區。今年5月,教育部和銀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大對不良網絡借貸的監管力度,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的日常監測機制,但時至今日,已有行動并見諸媒體的只有個別地方,讓人咋舌。
另一方面,要關注校園貸發展新動向。據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在一些監管嚴格的城市,校園貸已經不敢在大學校園堂而皇之地招搖過市了,而是玩起了“隱身”,或是轉向以QQ群、微信群的宣傳方式進行推廣,或是把重點客戶轉移到防范心理不強的高職院校學生……對于此類校園貸的新苗頭,在進行監管、加強整改時,相關主管部門應該把它們與那些老問題放在一起統籌考慮,拿出有的放矢、適應性強的應對措施。
此外,在對貸款平臺進行規范和整改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大學生的金融知識教育,不斷提高其財商。
筆者注意到,目前校園貸監管政策的發布主體以地方性互聯網金融協會為主,政策宣示效果已經有了,但缺乏強制約束力,同時也存在地域間政策不均衡的問題。因此,要想讓校園貸套上緊箍咒,從根本上保障大學生群體的利益,未來還需要全國性監管機構發布統一的監管政策。
總之,整改亂象頻出的“校園貸”,需要“一盤棋”思想,只有多方配合、通力合作,才能形成立體、多維、全方位的監管約束機制,才能避免悲劇的重復上演。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