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中西部的貧困村落里,在那些沒有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的地方,有一群人,用青春和熱情堆砌著三尺講臺,用師者的光輝照亮著山村孩子們未來的道路。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鄉村特崗教師。
2016年是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實施10周年。10年來,“特崗計劃”共招聘教師近60萬人,分赴中西部地區1000多個縣,改善了全國3萬多所偏遠鄉村學校的教育狀況。
第32個教師節前夕,教育部“播種未來與希望”鄉村特崗教師巡回報告團走進北京師范大學,最美的鄉村特崗教師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大學生們上了特殊的一課。
“每個孩子都是我的家人”
新疆阿克蘇地區最西端的柯坪縣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峰巒起伏、天高云闊,25歲的克地也木·木合旦就出生在這里。
克地也木身上有著維族姑娘特有的氣質,深眼窩、高鼻梁,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她說,自己在上初中之前,唯一的夢想就是趕緊離開家鄉,看看群山和大漠外面的世界。
2005年,15歲的她考入深圳市松崗中學的內地新疆高中班。求學期間,班主任周老師對她無微不至的照顧,使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做一個像周老師一樣處處給人溫暖的人。
2012年大學畢業,她放棄了城市里的工作機會,回到柯坪縣二中,成為了家鄉的一名特崗教師。“從那以后,學校就是我的家,每一個孩子都是我的家人。”她說。
在她的眾多學生中,有一個名叫麥爾旦的男孩。因為父母都是農民,而麥爾旦自己對學習的興趣也不大。為了點亮他的夢想,激勵其努力奮斗,克地也木經常找他聊天。“我跟他講我在大學的故事,告訴他那里有比山還高的樓房,有比羊群還多的車輛,有美麗的校園還有現代化的工廠。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
在克地也木的不斷鼓勵下,麥爾旦去年順利考上內地新疆高中班。他在給克地也木的信中誠懇地說:“老師,謝謝你,你就是我的姐姐。”
7個孩子的班主任
2013年從長春師范大學畢業的楊瑞,永遠忘不了初到吉林省農安縣洼中高農場中學的情景。“那年8月,學校校長來接我,我們騎著摩托車從大片大片的玉米田里穿行,我問他學校有多少學生,校長含糊地說,不到一百人吧。他還說農場很偏遠,適齡學生越來越少,年輕老師留不住,教學質量提不上去,家長信不過,生源流失很嚴重。”
楊瑞任教的中學坐落在一大片鹽堿地上。她剛一到校就傻了眼:這一年整個學校只剩下一個年級,整個年級只有一個班,整個班只有7個學生,而剛到校的她,就成了7個孩子的班主任,也是全校所有學生的班主任。
校長不好意思地對她說,“確實不到一百人,怕你不來,只好這么講,真沒騙你。雖然學校只有7個學生,但是學校不能撤,不然孩子們上學要帶上行李走很遠。”
20出頭的她就這么留了下來,肩負起了照顧這7個孩子的責任。這些孩子的家庭境況都不太好。楊瑞說,“我生怕自己沒照顧好,讓這幾個孩子也流失掉,就每天早上煮八個雞蛋,自己吃一個,給他們每個人發一個。”
讓楊瑞最擔心的事還是來了,一名叫小丹的學生因為家里條件不好,覺得念書沒出路,想早點出去掙錢。一聽說小丹想走,另外幾個孩子也都動搖了。楊瑞心想;“如果孩子們都不上學了,以后可咋辦?”
于是,放學后,楊瑞約校長一起走訪小丹家。小丹的奶奶說,她私底下打聽了其他孩子的成績,全班一共7人,他孫子沒有進過前3名,而她最擔心的還是老師留不住,前兩年走了好幾位老師,學生學到一半也白學。楊瑞立即跟小丹奶奶拍了胸脯:“您孫子我一定好好教,我不會走,不會拋下孩子們不管,也不會請一天假耽誤學生。”
去年6月,學校7名學生參加中考,有5個超過了縣城重點高中錄取分數線,其他兩個孩子考進了當地的技校。孩子們對她很不舍,她卻說,“老師的使命就是要把一批又一批孩子,一段一段往前送,幫助你們去迎接更燦爛的明天。”
讓楊瑞感到欣慰和激動的是,7個孩子走了,又來了24個學生。“我又有24個孩子了,我看著他們一點點在改變,你能體會我的心情嗎?”她樂道,“我想所謂希望,其實很簡單,就在眼前。”
大山里的“剃頭匠”
“抬頭一座山,低頭一座山,山的里面是山,山的外面還是山。”怒族老師桑磊這樣形容他所任教的云南省捧當鄉小學。這位“80后”的怒族小伙子皮膚黝黑,眼神中流露著山里人的質樸和誠懇。
2007年,從云南普洱學院計算機教育專業畢業的桑磊走進大山,志愿到怒江州貢山縣捧當鄉捧當小學擔任特崗教師,成為這所學校第一個念過大學的老師。
桑磊說,大山的孩子淳樸、善良,但也自卑和羞澀,不愛說話,從來不主動回答問題。為了能夠更好地走近這些孩子,他開始不斷進行家訪。他說,“家訪是溝通老師和孩子最好的橋梁。”
通過一次次走訪,孩子們逐漸感受到了老師的溫暖,對學習的態度變得不一樣;家長們感受到了關注,對孩子的教育態度也變得不一樣了。捧當鄉是一個多民族聚集地,為方便溝通,桑磊還學習了藏語、傈僳語等多種民族語言。
一個孩子悄悄對桑磊說,“桑老師,看到你,我就像看到我自己的阿爸一樣。”
大山里交通閉塞,孩子們生活條件艱苦。為了幫助他們改善學習生活條件,桑磊利用自己的計算機特長,通過網絡為孩子們募集課外書和生活用品。當愛心物資沿著蜿蜒的山路送到學校時,看著孩子們興高采烈的樣子,桑磊覺得無比幸福。
今年是桑磊擔任特崗教師的第10個年頭。談起9年來的收獲,這個淳樸的小伙子笑說,“在沒有理發店的捧當,我這9年來每月義務給全班孩子理發,學會了打碎發、剃光頭,一千多次的操刀從業經驗已經讓我成了手藝精細的剃頭匠!”
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桑磊的心愿很樸素,“我是大山的孩子,知識改變了我的命運。我希望能回到大山,盡我所能,讓山村的孩子像我一樣,感受知識的力量。”
?
?
相關鏈接:
“最美教師”應該是怎樣的形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