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的世界衛生組織近日發布寨卡病毒疫情報告稱,今年4月至6月,寨卡病毒擴散速度有所緩解,而隨著北半球入夏,蚊媒活動增多,7、8月病毒地域擴散有所加劇。世衛組織突發事件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寨卡病毒目前呈現持續擴散趨勢,新的疫情暴發不斷得到確認,最近的疫情出現在幾內亞比紹和新加坡。
寨卡疫情去年在美洲暴發以來,已有69個國家和地區報告蚊媒傳播寨卡病毒,美國、法國、德國、新西蘭等11個國家今年均發現了寨卡病毒人際傳播的證據。目前,南美是寨卡病毒感染最為嚴重的地區。據悉,巴西迄今已經有超過8萬例確診病例。世衛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表示,繼今年2月之后,該問題目前繼續屬于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世衛組織呼吁各國必須保持警惕,采取措施遏制疫情。
寨卡病毒是一種蚊媒病毒,1947年,科學家首次在烏干達叢林中的恒河猴身上發現該病毒。近70年過去了,盡管非洲和亞洲曾多次發現人類感染病例,科學界對寨卡病毒風險和傳播方式的了解依然嚴重不足。據了解,寨卡病毒的潛伏期目前尚未明確,一旦人類感染,感染者可能出現包括輕微發熱、皮疹、結膜炎、肌肉和關節疼痛、渾身虛弱或頭疼等癥狀。世衛組織表示,從目前臨床來看,這些癥狀通常會持續2—7天。
世衛組織表示:“通過研究,科學界認為,寨卡病毒還是‘小頭癥’的一個病因。科學界目前正在加緊努力繼續調查寨卡病毒與一系列神經類疾病之間是否存在聯系。”世衛組織說的“小頭癥”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它指的是一個人的頭圍相對于其年齡與性別的平均值小三個標準以上的狀況。一般來說,得了小頭癥的人的預期壽命會減短,受影響的新生兒常常伴隨神經缺陷以及其他疾病。
世衛組織介紹稱,針對寨卡病毒,目前還沒有疫苗可以預防。而對感染寨卡病毒的普通患者而言,也不需要采取特別的治療方法。患者應當保證充分休息,并通過常用藥物來治療疼痛和發熱。而如果癥狀出現了加重趨勢,患者則應立即向醫生尋求幫助。世衛組織認為,鑒于寨卡病毒的傳播主要是通過蚊子,因此,避免蚊子叮咬就成為預防該病毒感染的關鍵措施。包括盡可能少地將皮膚裸露在外;采用紗網等物理屏障或緊閉門窗;在睡覺的時候使用蚊帳等等。
自今年2月宣布寨卡成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來,世衛組織對這種病毒及其影響已經了解到很多信息,并一直在努力尋找應對方法。世衛組織還重申,對于目前有寨卡病毒傳播的國家,不應當有任何旅行或者貿易限制。該組織支持各國,特別是目前已出現該病毒的國家通過采取行動控制寨卡病毒,具體可包括,通過召集專家和合作伙伴,界定并優先注重對寨卡病毒的研究;增強對寨卡病毒和相關并發癥的監測以及加強實驗室檢測該病毒的能力等。世衛組織日前還公布了有關應對寨卡病毒的最新修訂指南,稱為了避免寨卡病毒的傳播,到過任何有寨卡疫情地區的人應至少半年內在性生活中采取安全措施。記者吳 剛
?
?
?
?
相關鏈接:
質檢總局公告:赴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謹防寨卡病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