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通過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目前泰州農村已有各類新型主體2.38萬家,其中家庭農場數量超過5000家。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治國理政新實踐·江蘇篇】泰州:讓家庭農場搭上現代化快車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6-09-15 11:57

      泰州創建服務聯盟破解現代農業發展瓶頸

      讓家庭農場搭上現代化快車

      通過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目前泰州農村已有各類新型主體2.38萬家,其中家庭農場數量超過5000家。去年4月28日,泰州在全國率先組建家庭農場服務聯盟,吸納家庭農場主個人會員667名,涉農部門、金融機構、農資企業等單位會員14家,致力于解決家庭農場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農資、農機、技術、資金及管理等難題,為豐富農業社會化服務形式、實現需求與服務的精準對接提供了樣本。

      抱團,讓規模經營享有全套社會化服務

      8月下旬,臨近水稻收割還有個把月,可記者來到姜堰區橋頭鎮小楊村時看到,從村干部到農場主,一點沒有以往秋收前的緊張忙碌。村委會主任衛澤民告訴我們, “農機服務全部落實了。”我們走進“小楊家庭農場聯盟”,只見數十臺收割機、插秧機、烘干設備、拖拉機等一字排開。衛澤民信心滿滿地說,今年小麥收割期連續陰雨,聯盟的烘干設備開足了馬力,幫小楊村、大楊村上千畝小麥提供了烘干服務。

      據介紹,姜堰區現有農業綜合服務實體平臺100家,為周邊農場提供從育秧、植保到收割的全套服務。而這些服務平臺的建設、投資主體是農技服務部門、農資企業、專業合作社和農場主。

      從種幾畝、十幾畝到一下子種上兩三百畝,人手不夠、農技跟不上是農場主普遍面臨的困境。“小型的效率太低,大型的成本又高,還要建倉儲設施,這讓不少農場主陷入兩難境地。”溱潼鎮桂華糧食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薛桂華說。過去夏收和秋收,沒有機械收割,他們吃了不少苦頭。市農委調查發現,100—300畝的經營面積,不可能購置一整套農業設備;在農資市場沒有話語權,成本高、質量難有保證;金融貸款難度大……這些牽涉農業服務方方面面的問題,束縛著家庭農場發展規模經營的手腳。

      “聯盟以為農綜合服務體為載體,以糧食種植全程服務為目標,為周邊31個家庭農場、5800多畝農田提供耕作收獲、糧食烘干、植保、農資配供、集中育供秧等服務。”橋頭鎮農技服務中心主任徐樹人介紹,家庭農場通過聯盟實現了由“單個分散”向“聯合抱團”的轉變,家庭農場主、種糧大戶、農機合作社整合農機、植保、烘干倉儲等資源,建成“自主自愿、合作緊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服務聯合體,提供“一攬子”服務。

      泰州市農委科教處處長潘迎輝說,“聯合抱團”實現了多贏。目前,全市聯盟成員專業化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覆蓋率達93%,水稻集中育供秧面積達87%,“植保+農機”綜合服務覆蓋率達98.2%,農資零差價供應率達68.6%。

      互保,使家庭農場進入“信貸利益共同體”

      發展家庭農場離不開金融支持,可擴大規模與資金難籌措是大多農場主“喜人的煩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多數農場主沒有很多可抵押的資產,融資渠道窄,只能獲得杯水車薪的小額貸款,根本解決不了大問題。

      海陵區罡楊鎮夏莊村云琴家庭農場的常家旺這兩年卻格外省心。“買農藥、種子的13.3萬元,都是從銀行貸的款。”常家旺欣喜地說,到期不用償還利息,而且流程簡單,連擔保人都不用自己去找。今年初,他把錢還上后,還領到了2000元獎金。常家旺的貸款得益于家庭農場服務聯盟的信貸機制。

      聯盟成立之初,龍頭成員的國有農資企業——泰州市蘇中農業發展公司就與農行泰州分行合作,創建“公司擔保、農行放貸、專款專用”的貸款機制。“從過去單純在市縣、鄉鎮、村居設點賣農資,到如今服務農業生產全流程,最大的贏家是農戶。”蘇中公司副總經理劉昊說。以“金農貸”為例,家庭農場、銀行、蘇中公司相互之間簽訂供貨、擔保、貸款協議,形成了利益“共同體”。農戶只要一心一意把地種好,農資、農技服務由蘇中公司承擔,賣了糧食還上貸款,就皆大歡喜。去年,試點期間有60多個家庭農場、貸款200多萬元。今年,已有122個家庭農場申報2800多萬元。

      據統計,泰州全市目前對家庭農場的貸款余額為2.67億元,比年初增長1億元。

      聯網,打通農技服務“最后一公里”

      “剛把求助信息、照片發到網上,20分鐘不到,鎮獸醫站部長朱廣銀就到了,區獸醫站高級獸醫師王恒接著也趕來查診。一番檢查后,原來是虛驚一場。”說起8月初懷疑仔豬是高熱病,姜堰區張甸鎮高家村金鴻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程如龍對農技人員的服務贊不絕口:過去只能坐在家里打電話,如今不僅在網上可以交流,獸醫專家還免費上門問診,真的是太方便了。

      “聯盟剛開始為經營主體提供一對一、點對點的保姆式服務,但是一些人反映,在‘互聯網+’時代,這樣的服務手段已經有些落伍。”泰州市農委副調研員王桂寶說。信息不對稱一直是農業生產者的一大“硬傷”,有人糧食沒處曬沒處烘,有人的烘干設備卻“喂不飽”;有人的農機、植保設備時常閑置著,有人卻為農機、設備缺乏而發愁。

      泰州智慧農業服務平臺“農牧旺”惠農平臺應運而生,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相關政府組織、產業聯盟、服務聯盟全部納入進來,并支持互動交流。經營主體如遇到困難,可以用文字、圖片、視頻、語音等一鍵發布,平臺上會自動顯示求助者的地圖位置和信息,實時得到屬地的各級責任組織、責任人的響應解決,遇到解決不了的,平臺會逐級向上匯報。聯盟已經聘請了300多名農業院校的專家教授和1300多名涉農專業技術機構人員在線服務。

      8月13日,海陵區志林家庭農場王志林場主發布19噸小麥求銷:“下河地區,剛改良的土壤,淮麥22號,品種好,一收割就烘干了,每公斤2.2元。”到8月14日,就有戴窯糧食市場等6家企業響應并報價。一筆價值4萬多元的交易輕松完成。平臺顯示,僅7月份以來,達成供需交易的就有285次。

      神農網絡科技公司總經理徐新林說,目前已將1100余家國家級、省級、地級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經銷市場、農資農機經銷廠商引入到平臺,而進入平臺的家庭農場已有2950家。“整個服務的及時性、專業性、滿意度,智慧平臺會自動統計分析出來,便于各級農業主管機關督查、問責、考核。這樣就解決了長期困擾農業的農技服務‘最后一公里’難題。”泰州市農委主任毛正球高興地說。

    ?

    ?

    相關鏈接:

    【治國理政新實踐·江蘇篇】江蘇鎮江:小苗木帶動大產業 返鄉農民得實惠
    [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重慶梁平一村主任與30個貧困家庭的脫貧故事
    [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重慶石柱: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鄉村
    [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重慶黔江授人以漁助貧困戶拔除窮根
    【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創新驅動促進高等教育質量提升
    【治國理政新實踐·河南篇】科技興農的洛陽實踐:在產業鏈上培育新農民

    ?

    相關鏈接:
    【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創新驅動促進高等教育質量提升
    【治國理政新實踐·河南篇】科技興農的洛陽實踐:在產業鏈上培育新農民
    【治國理政新實踐·江蘇篇】江蘇鎮江:小苗木帶動大產業 返鄉農民得實惠
    [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重慶黔江授人以漁助貧困戶拔除窮根
    [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重慶石柱: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鄉村
    [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重慶梁平一村主任與30個貧困家庭的脫貧故事
    [來源:新華報業網-新華日報] [作者:劉宏奇 趙曉勇] [編輯:林明洋]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