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夜,我想和你一起去天宮賞月!小伙伴們,約嗎?
9月15日22時04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天宮二號”究竟是座什么“宮”?在人類探索宇宙的星際之途上有何作用?新華社記者九問有關專家,帶您一起揭開“天二”的神秘面紗!
一問:天宮二號長啥樣,住在里面舒服嗎?
天宮二號在外觀上與我國2011年發射的天宮一號類似,都采用實驗艙和資源艙兩艙構型。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介紹,天宮二號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太陽翼展寬約18.4米,重8.6噸,設計在軌壽命2年。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實驗室系統總設計師朱樅鵬介紹,艙內宇航員活動的范圍約為16到18立方米,按人均6立方米的居住需求來看,這次天宮二號上的兩位航天員住得還比較寬敞。
二問:發射天宮二號有何目的?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介紹,發射天宮二號的主要目的是接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訪問,完成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面向長期飛行的乘員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關技術;接受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訪問,考核驗證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技術,以及在軌維修和空間站技術驗證等試驗。
三問:天宮二號為什么是中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介紹,天宮一號的主要目標是驗證交會對接技術,而天宮二號則將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試驗以及航天醫學實驗,安排了一批體現科學前沿和戰略高技術發展方向的科學與應用任務。
圖為空間冷原子鐘 示意圖
這其中,空間冷原子鐘實驗、伽瑪暴偏振探測、空地量子密鑰分配試驗是天宮二號14個應用和試驗項目中的3個重點項目。
四問:天宮二號是如何從“備胎”轉正的?
記者了解到,天宮二號原本是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備份產品。空間實驗室系統總設計師朱樅鵬表示,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后,這個備份產品并沒有被浪費,而是把它的設備用來做成了天宮二號。
“因為備份產品在地面上存放已久,我們對設備和材料進行了壽命試驗,更換了一些非金屬材料,對設備做了延長壽命的處理,確保天宮二號質量的可靠性。”朱樅鵬說。
9月15日10時,長征二F運載火箭在發射塔架上蓄勢待發(新華社記者 王聰攝)
五問:14個任務“排排坐”,團隊如何“分果果”?
空間應用系統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上安排了共14項空間科學和應用任務,30余家單位參與載荷研制,為保證各項任務并行開展,天宮二號空間應用系統總體部將應用任務進行了科學合理地分解,設置了17個分系統,分系統又分解為科學研究、載荷研制等多個子系統。
天宮二號空間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呂從民說:“總體部不是將各載荷簡單連接,更不是各項應用技術簡單堆積,而是采用系統集成的概念,進行了總體設計、系統集成測試、統籌在軌飛行試驗,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獲取應用效益。”
空間應用系統安排了有效載荷運控在軌支持設備對應用項目進行統一的供配電、測控、數據采集管理傳輸等工作。
9月9日,北京航天城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有效載荷運控中心的工作人員(新華社記者 白國龍攝)
“有效載荷運控中心將對運行控制進行統一規劃,通過天地鏈路,進行運行控制和傳輸。” 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有效載荷運控中心主任郭麗麗說。
六問:天宮二號如何保障兩名航天員度過30天?
為了保證航天員在太空飛行中能更好地吃飯、睡覺、鍛煉、娛樂,天宮二號對飲食居住環境進行改善,為航天員營造家的感覺。
空間實驗室系統總設計師朱樅鵬表示,艙內色彩、光線、降低噪音等都做了人性化的環境布置;航天員可在空間實驗室收到地面電視信號,能跟家人進行天地通話和私人通信;為保證航天員在微重力環境下身體機能不衰退,天宮二號配置了力量訓練設備,并定期對航天員心血管和身體醫學指標進行監測。
七問:任務結束后會否成為太空垃圾?
中國對空間碎片問題高度重視,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搭載的遨龍一號,就用于開展空間碎片清除關鍵技術在軌驗證試驗。天宮二號在軌任務末期,將受控離軌,隕落至太平洋海域,不會成為太空垃圾。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表示,早前發射的天宮一號已于2016年3月16日全面完成了其歷史使命。天宮一號預計2017年隕落,大部分結構部件將在隕落過程中燒蝕銷毀,對航空活動以及地面造成危害的概率很低,可能性極小。
八問:除了神舟十一號,天宮二號還有哪些交會對接任務?
空間實驗室系統總設計師朱樅鵬說,因為天宮二號只有一個交會對接口,必須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撤離太空后,在明年才會與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交會對接。天宮二號任務密度較大,將進行在軌維修和空間站技術驗證等試驗,這將是我國建設空間站之前進行最后一次全面的技術驗證。
九問:天宮二號之后,中國離建空間站還有多遠?
空間站建設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戰略的第三步,計劃于2020年左右建成,2022年全面運行。
空間實驗室系統總設計師朱樅鵬表示,空間站是多艙段的飛行器,每艙段的重量可達20噸,有多個交會對接口,能實現多飛行器同時對接,所以未來空間站的“塊頭”將比天宮二號大很多,將長期在軌運行十幾年,航天員在空間站駐留可能達到一年以上。空間站建設涉及航天員長期駐留、微重力環境下艙內外設備維修、推進劑補充加注等一系列關鍵技術支持,需要通過先期試驗來掌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