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通知,自2016年9月15日起,我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關稅減讓表修正案》附表所列201項信息技術產品的最惠國稅率實施首次降稅,釋放出加快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的積極信號。
分析人士稱,此次降稅是為了落實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擴大信息技術協議產品范圍談判成果。
2015年12月16日,包括我國在內的24個參加方在肯尼亞內羅畢共同發表了《關于擴大信息技術產品貿易的部長宣言》,明確各參加方要約束并逐步取消201項產品的關稅。
這些信息技術產品對應我國稅則中480多個稅號,包括新一代多元件集成電路、觸摸屏、半導體及其生產設備、視聽產品、醫療器械及儀器儀表、生產信息技術產品所需的專用零附件及原材料等。
所有產品計劃于2016年7月1日起實施降稅,其中大多數產品的進口關稅將在未來3年或5年降為零,少量產品的關稅將在未來7年降為零,并在最惠國待遇的基礎上對全體世貿組織成員適用。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此次降稅意味著中國將在經濟全球化中更大范圍更高質量地參與全球資源優化配置。“實際上中國的信息化建設和201項信息技術產品擴容不謀而合,將有助于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式從要素、資本驅動轉為創新驅動。”
據悉,由國務院審核同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關稅減讓表修正案》已于2016年9月3日獲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批準。這意味著,我國將會逐步取消《修正案》附表所列信息技術產品的進口關稅,且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后15日內實施首次降稅。
專家指出,擴大信息技術協議產品范圍談判是世貿組織近18年來達成的第一份關于取消關稅的重要協議,有助于中國相關產品擴大出口,降低有關元器件和設備的進口成本,推動中國信息技術產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延伸,助力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推進“中國制造2025”,為企業用戶和消費者帶來福利。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奎認為,此次降稅有緩沖期,不會對我國信息技術產業造成很大沖擊。“該領域的稅率經過幾次調整在我國已經降至10%左右,并不高,保護本國市場的作用已經不強。”劉英奎說,降低關稅對中國企業是一把“雙刃劍”,中國企業應將競爭壓力變為動力,加強自主研發能力,抓住機遇在全球范圍投資設廠,融入全球高端價值鏈。而在醫療設備制造、可穿戴設備等發展速度快、市場需求大、但國際競爭力弱小的新產品開發領域,在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同時,應盡快采取應對策略,適當保護國內市場,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對于扶持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我國已在頂層設計做出部署。《“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提出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基礎研究和戰略高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原始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整體水平由跟跑為主向并行、領跑為主轉變。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
白明說,《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也提出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通過全球優化配置,通過創新加強信息化建設。
從事智能汽車制造的FMC首席運營官戴雷博士選擇在中國創業。“以前大家談到中國最主要的印象就是中國制造,如今中國的新標簽是全球創新基地。”戴雷表示,盡管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他對中國經濟前景非常樂觀,因為中國的創新正在為世界提供機遇。
?
相關鏈接:
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入世關稅減讓表修正案 201項信息技術產品將逐步取消進口關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