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之道還是要兼顧養老保險制度的公平與效率,并鼓勵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等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發展,為參保人提供多層次的養老選擇。
養老保險并軌進入實質性啟動階段,部分地區陸續發布實施細則。據媒體報道,浙江、山西、云南等省份將年終一次性獎金納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個人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中,引起了眾多關注,甚至引發不少網友吐槽。
把年終獎等納入養老保險繳費基數范疇,從制度上說是沒有問題的。根據去年初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從各省市相繼出臺的具體實施意見和辦法看來,將生活補貼、年終獎納入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是符合“應交則交、應納盡納”社保繳費原則的。
社保繳費基數為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獎金和津貼都屬于工資總額的構成部分。因此,將年終獎納入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是合規合理的。可輿論為何對此分外“敏感”?這是因為一些人對養老保險帶給個人長遠利益的認識不一。
比如,公務員繳納養老保險后,一些地方雖然規定年終一次性獎金需納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個人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但一些地方并未落實。而大多數企業均按照職工個人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資在計算其社保繳費基數,年終獎自然包含在內。養老保險制度并軌的實質,是消除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制度的不公平。如果在并軌的過程中,企業員工與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之間、不同地區繳費人員之間就出現細節上的“操作差異”,難免有損養老保險制度并軌、體現養老公平的實質。
第二個原因,恐怕是年終獎納入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將直接導致一些人到手的現金“縮水”。為適應當前經濟形勢,十幾個省市降低了社保費率,企業的社保負擔有所減輕,但是社保里面的“大頭”——養老保險的費率卻鮮有降低。這時,養老繳費基數上漲,一些人拿到手的錢可能會減少。人們期待已久的社保減負似乎可能淪為“紙上福利”,百姓自然少不了擔心。
事實上,雖然多繳費了,到手的現金少了,可錢最終是以個人養老金的形式“儲存”了。
眾所周知,有關部門一直在提倡健全養老金“多繳多得、長繳長得”的激勵機制,也就是說“個人繳費時間越長、繳費越多,養老金水平就越高”。但是,目前養老金“性價比”的爭議一直存在,包括企業職工養老金的替代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不高的現狀,影響著一些人的參保熱情。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由于基礎養老金計發標準與調整辦法不協調,致使一些地方部分群體出現養老金“不看繳費長短,只看退休早晚”的現象,沒有體現“多繳多得,長繳長得”。
這些原因都使得一些人對提高養老金繳費基數、多繳費的意愿不強烈。
一葉知秋。把年終獎計入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是社保制度的應有之義,同時,也應該考慮確保職工負擔不增加,降低社保費率、企業稅負等負擔。而且,既然規定年終獎計入繳費基數,就應盡快讓制度落地,并成為養老保險制度的統一行動。
要想讓公眾對基礎養老制度放心、踏心,避免一說到養老金的事就“草木皆兵”,根本之道還是要兼顧養老保險制度的公平與效率,并鼓勵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等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發展,為參保人提供多層次的養老選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