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中央媒體團跟隨國家食藥監管總局深入武漢市,實地走訪市區食品安全工作,切身感受到了武漢“二維碼食品安全溯源系統”,小餐飲便民服務區等舉措在食品監管領域的成效。
武漢市作為食品生產、流通、消費大市。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食品產業規模也呈現持續增長趨勢。截至目前,全市食品藥品監管對象總數接近16萬家。近年來,武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不斷創新,著力規范,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互聯網+”理念下創新食品監管 “武漢模式”
武漢市食藥監管局積極探索,引入“互聯網+”模式,打造“二維碼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將信息面向消費者,透明開放,在這個平臺上實現了監管部門、生產經營企業、和消費者的各方參與、共同治理。
大型超市生鮮食品二維碼追溯系統,是系統地采集或集成熟食、豆制品、肉類、蔬菜等食品的全環節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包括:產地、生產和生產者信息,以及原材料、輔料、添加劑、投入品的品牌來源等信息,將這些追溯信息與超市賣場管理信息系統融接,并在賣場稱重包裝時在價簽上自動打印出GM二維碼追溯標識,消費者或管理人員可使用二維碼查詢終端或“智慧眼”手機二維碼查詢軟件掃描二維碼追溯標識,便捷快速地獲得所購食品的質量安全追溯信息。
據悉,在武漢市食藥監局的支持下,中百集團武漢生鮮食品加工配送有限公司于2014年開始建設二維碼追溯系統,中百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稱,“二維碼溯源系統”是經過一步步改造,達到不增加成本,不改變流通領域操作模式的效果后才投入應用。后期會著力提升消費者的參與度,“二維碼溯源系統”在未來會持續發展。
武漢市規范設立小餐飲便民服務區
武漢人歷來有街邊過早、消夜的習慣,“小吃”是武漢的一大特色,不管是高樓林立的黃金商業圈,還是街頭巷尾的寧靜小區,隨處可見。但小餐飲在給廣大市民的生活提供方便和實惠的同時,也存在基礎設施差、經營規模小、亂搭亂建、出店占道經營、油煙噪音擾民、感觀上“臟亂差”以及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意識淡薄等比較突出的問題,使其成為城市綜合管理的一大頑疾。
據了解,2014、2015年,市政府兩次將規范設立小餐飲便民服務區等食品安全工作列入為民辦理的十件實事。在學校周邊、老舊社區、集貿市場、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區域,由區政府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規范設立小餐飲服務區,將小吃店、燒烤店、流動食品攤販引入集中經營,既能更好地滿足市民需求,又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目前,全市已經建成小餐飲便民服務區122個。
其中,地處崇仁路上第十一中學高中部正對面,被眾多中小學校環抱的崇信路小餐飲便民服務區,已經由過去的“臟亂差”,搖身變為規范化的便民服務區。周圍居民近萬,進餐高峰期人流量可達2千余人次。
據市食藥監管局餐飲處處長王曉東介紹:“違規小餐飲拆除難,規范難。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統一拆除大片違建小餐飲。同時,意識到只拆除不能解決問題,商戶要謀生,群眾有需求。因此提出了小餐飲便民服務區理念。未來的路還很長,需要不斷完善。”
?
?
相關鏈接:
國足世預賽前將在武漢集訓 高洪波最擔憂兩位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