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電信詐騙到了“全民總動員”的時刻。我們必須比騙子更“用功”,探索科技防騙的新模式新方法,不能漏掉任何一個環節,不能失守任何一個關口。
電信詐騙正在引發“次生災害”——據《新華每日電訊》9月20日報道,不少人只要看到陌生號碼來電,要么不接,要么直接掛斷;“公檢法的電話一律掛掉”等防騙指南影響了這些部門的正常工作;有人因為誤把紅十字會電話當成詐騙電話,錯過救人性命的機會等。電信詐騙猖獗,導致公眾連陌生的“真電話”也不敢接,這會加劇社會不信任。
據統計,近年來全國電信詐騙平均年損失達100億元左右;近一年,國內6.88億網民因垃圾短信、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經濟損失約915億元。開學季騙新生及家長,畢業季騙求職學生,冒充公檢法、銀行、上司老板,越來越“精準”的電信詐騙讓人一步步落入陷阱。從2009年震驚全國的“北京千萬電信詐騙案”,到不久前山東徐玉玉電信詐騙案導致受害人死亡,電信詐騙“終于”從謀財發展為害命,且撕裂著社會信任。
防止恐慌情緒蔓延的最好辦法是打擊詐騙的有效行動,對付騙子的最好辦法是比騙子更“用功”。幾天前,公安部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查控中心在北京市公安局揭牌,該中心自今年1月成立以來,凍結涉案賬戶,關停涉案手機號碼,處理偽基站,收到初步成效。還有,廣東佛山公安發布的全國公安系統首款反電信詐騙APP“天盾”上線的2015年,佛山電信詐騙案發量明顯下降,它能直接干預電信詐騙實施,能智能識別、攔截和封堵涉電詐黑名單號碼呼入、呼出、短信發送等行為。這些雷霆行動讓公眾增添了打擊詐騙的信心,也提供了反詐騙的新思路,即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主動出擊,積極干預防控,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從民間“中國反詐騙聯盟”網站成立,到《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的出臺,還有國內首個反信息詐騙聯盟的成立,為應對電信詐騙,一些地方和領域一直做著諸多努力。只是各地各領域沒有形成大數據共享的、全鏈條的防范戰線,加上一些反詐騙系統滯后,遠遠追不上騙子花樣繁出的速度,導致這些防范機制并未徹底擋住電信詐騙“進攻”的腳步。
其中主要原因,是相關部門對自身職責認識不到位。各路騙子之所以能洶涌而來,恰恰因為我們本應嚴防的各個“路口”失守。比如,電信運營商分包業務給虛擬運營商,卻未盡到應有的監管責任,導致大量特殊號段不需實名制,大肆坑蒙拐騙;一些銀行未盡到開戶資料嚴格審核責任,導致大量開戶人與證件不一的銀行卡出現,為騙子提款變現提供便利;一些機構的反詐騙系統未形成聯動,且關鍵詞“倉庫”不足、覆蓋面不夠,不能及時識別新的騙術并做出反應,等等。這一切,都是“路口”失守,導致電信詐騙成為滔滔洪水猛獸的原因,也為防范和偵破電信詐騙設置了“萬水千山”。
反電信詐騙到了“全民總動員”的時刻。“惡人也許會死去,但惡意卻永遠不會絕跡”。在信息時代,防范、打擊電信詐騙,我們必須比騙子更“用功”,探索科技防騙的新模式新方法,不能漏掉任何一個環節,不能失守任何一個關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